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平安高考”考驗出負責任的政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 劉奕湛、吳晶)實現“平安高考”的目標對於逾千萬名考生這個數字絕非易事,突如其來的“5·12”大地震更對此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確保高考在非常時期順利舉行,考驗著政府的能力,更考量著政府的責任心。

    “平安高考”要確保考生的身心平安,這對於遭受地震後仍要如期進行高考的四川省17個市(州)和陜西省的考生尤為重要。在受災嚴重的陜西省寧強縣和略陽縣,3000多名考生在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內安然度過了第一天的考試。在四川省部分如期舉行考試的地區,每一間考場都經過了嚴格的安全排查,設置了應急疏散通道和緊急避難所。考前,這些地方的考生還接受了防震自救知識教育和心理減壓輔導,有助於他們比較輕鬆地應對高考和防範地震的雙重心理壓力。

    “平安高考”要確保考試的順利安全。在全國2500個考區、8700個考點、36萬個考場中,100萬名監考員和9500名巡視員實施監考,高科技手段監視無線電作弊手段,網上巡視系統拍攝並保存考場錄像,無一不在強化高考的外部保護環境。更為嚴厲的高考違紀處罰規定、剛剛升格的高考試題保密期限,又為打擊舞弊、嚴肅考風提供了剛性的政策法規依據。加強考生誠信教育、建立高考誠信檔案則為高考從根本上構築起堅固的防火墻。

    “平安高考”更要確保國家人才選拔制度的公平、公正。提前公佈招生信息、廣泛開展志願填報諮詢、建設並完善“陽光高考”信息服務,加強保送生名單公示,就是要讓考生考得更安心,家長看得更明白,社會監督更有力。

    高考涉及千萬個家庭。我國恢復高考制度31年來,中央政府堅持不懈推進高考改革,不僅要為國家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更要使高考成為社會公平制度的窗口,成為政府加強公共服務的平臺。

    高考牽動民情民意。今年高考恰逢災害發生,各級政府因地制宜、靈活應變的政策措施,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信念,傳遞著以人為本的理念。

    新華時評:端午粽葉飄香 愛國旗幟飄揚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8日電(記者 張麗娜)又一個端午佳節來臨。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20多天,災區人民的生存狀況依然牽動著我們的心,大到家園重建,小到日常用品。尤其是佳節來臨,很多單位和個人早早地便發出了“讓我像親人一樣愛你”的倡議,一個粽子、一個鹹蛋,無不凝結著一份關愛,迅速送向災區。

    全國人民心連心,災區同胞不孤單,端午佳節粽葉依舊飄香!

    每個節日都承載了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熏陶、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認同。由於人們對屈原高尚情操、偉大人格、愛國情懷的認同,端午節便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這份傳承數千年的精神,在汶川大地震中井噴一樣迸發出來。

    不管是在廢墟之上,還是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到處都能看到橄欖綠的身影和迎風飄揚的國旗。我們無法忘記那些激動人心的愛國標語,它們滲透到了災區的角角落落;我們無法忘記那些愛國青年,他們衝鋒陷陣搜救同胞;我們無法忘記全國人民投入到災區的力量,他們用愛幫助受災群眾闖難關……

    端午節是中國人敬仰愛國精神的節日,人們為屈原憂國恤民的愛國精神感動,為捨身赴義的人品肅然起敬……今年的端午節非同尋常,我們積聚了太多的愛國情懷。從年初的抗擊冰雪災害,到奧運聖火傳遞,再到當前抗震救災,這份情懷,讓中華民族更加團結,讓世界為之震撼,也讓我們自己深深感動。

    愛是信念的凝聚,是我們戰勝災難的強大動力。愛國、愛家、愛同胞,這就是端午精神吧。就讓這精神伴隨著粽葉香,繼續傳承,生生不息,鼓舞我們不斷向前,儘早走出災難的陰霾,儘早重建起更加美好的家園。

    新華時評:有一種崇高叫堅守

    新華社四川綿陽6月8日電(記者 王金濤、叢峰、劉書云)災難最能考驗和鍛鍊一個群體的職業精神。特大災難面前,我們只要牢記使命,堅守職責,就能做到崇高。

    四川省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兒子,但他強忍悲痛對學生們説:“北川中學永遠存在,你們就是我的親生子女!”他和倖存下來的同事們用“堅守”二字,塑造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

    這裡的老師們令人敬佩。不少老師在地震發生後的幾秒鐘內就擔負起了守護學生的責任。高三(1)班班主任李軍立即組織學生撤離,等教室裏學生走完後,他才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北川中學團委書記蹇紹奇和初一(6)班班主任老師劉寧正帶領100多名學生在縣委禮堂開會,他倆幾乎同時對坐在座位上的同學大喊:“地震了,不要亂跑!快鑽到椅子底下!”話音剛落,禮堂頂部的水泥塊大片跌落,但結實的鐵椅子給這些身材弱小的學生撐起了“保護傘”。

    這裡的老師們令人感動。在頻頻余震和淒風冷雨中,他們對廢墟中的孩子們始終不離不棄。面對廢墟中呻吟呼救的如花生命,劉亞春等教師立即組織教師、農民和學生施救,直至地震後第二天早晨,他們硬是用手、用鋼釬、用鐵鍬從廢墟中搶救出了200多條生命。地震後,英語教師羅莉毫不猶豫地衝到已經塌陷的主教學樓下,一眼就看到學生楊姍被壓在水泥板下面。她不斷地鼓勵楊姍,握著楊姍的小手度過了一個風雨交加、余震頻頻的夜晚,直至第二天楊姍獲救。

    這裡的老師們令人動容。在堅強守護學生的教師群體中,有不少教師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然而,他們擦乾眼淚,將鬱結在心底的悲痛,轉化為搶救學生、守護學生的愛,救出的學生多一個,心底的悲痛就輕一分。大地震發生後,蹇紹奇的女兒被壓在廢墟中,最初女兒還活著,還對上前營救的妻子説:“媽媽,我在這兒。”然而,當蹇紹奇冒著隨時都可能塌方的危險,把100多名學生安全帶回北川中學時,她的女兒已經永遠沒有了聲息。面對妻子的痛哭,他默默地走上廢墟,又加入到搶救被困學生的行列。

    有一種崇高叫堅守。北川中學教師群體經受住了考驗,危險面前始終對學生不離不棄,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無邊大愛。他們平凡而普通的故事,洋溢著人間真情,回蕩著愛之旋律。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全民節約支援災區 "豪華粽子"要不得
· 新華時評:高價農資影響農民夏收夏種的積極性
· 新華時評:關鍵在於抓住四個堅持 搞好重建規劃
· 新華時評:高考分數"隱私化"有助改變教育無序競爭
· 新華時評:災後重建要有長效、靈活的政策機制
· 新華時評:從救災中汲取構建社會和諧的力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