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向農業強省加速邁進—四川地震災區農業重建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5月30日電(記者楊三軍)新增50億公斤糧食生産能力、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加快現代農業産業基地建設……汶川特大地震後,四川以災後重建為契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省的步伐大大加快。

    兩年前的那次“地動山搖”,正值四川農業搶收搶種的關鍵時期,無數的山體滑坡及隨後的暴雨、泥石流,覆蓋了大面積的農田和農作物,災區的電提灌站、農田排灌渠係、農技推廣設施等遭受嚴重破壞,僅農作物的直接損失就超過100億元。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恢復重建還關係災區數千萬農民群眾的根本生計。四川在震後一手抓毀損設施的恢復和重建,一手抓農業生産的恢復和發展,在汶川地震當年及去年連續實現糧食增産,農業災後恢復重建也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農業災後恢復重建累計到位資金6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超過50億元,受損農田修復、優質糧油和特色産業生産基地恢復等項目進展迅速,各級農技推廣服務機構重建基本完成,為農業恢復和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作為我國13個糧食主産省區之一,確保糧食生産穩定增長始終是四川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四川根據震後實際提出,將在100個産糧大縣投入105億元,通過改造中低産田、加強地力培肥、開展高産創建等措施,到2012年,新建高標準高産穩産農田1000萬畝、新增50億公斤糧食生産能力。

    開展高産創建活動,依靠科技主攻單産、優化品質搶佔市場,是四川糧食生産保持良好勢頭的重要特點。四川緊緊圍繞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大任務,加大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努力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同時,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大培訓、大示範、大推廣“三大行動”,狠抓優良品種推廣,有力促進了全省大面積平衡增産。

    2009年7月,四川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現代農業産業基地建設的意見》,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使全省馬鈴薯、茶葉、柑橘、蔬菜等特色産業整體實力進入全國前3位;到2015年,規模化、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4000萬畝,農民從農業獲得的人均純收入超過2000元。

    有著“千河之省”之稱的四川,卻是蓄水、用水小省,汶川地震時,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和旱澇保收面積,分別只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約55%和38%。汶川特大地震對四川原本就較為薄弱的水利基礎設施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

    根據審查通過的水利重建規劃,四川地震重災縣水利災後恢復重建的投資規模達377億元。無論是投入力度,還是投資強度,在全省水利建設史上都前所未有。依託災後重建的契機,四川提出到2012年新增和恢復供水能力45億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1000萬畝,相當於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

    來自四川省農業廳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全省小春糧油作物已基本收割結束,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栽插正在加緊推進,據農情調度,預計全省今年小春糧食作物産量767.9萬噸,比去年增長1.7%。  

 
 
 相關鏈結
· 重慶農業旱情基本解除 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旱情持續
· 四川加快農業災後恢復重建提升災區農村發展水平
· 江蘇在四川綿竹修建高效農業示範園區 促進災後重建
· 今年以來特色效益農業成為四川農民增收重要砝碼
· 四川農業農村大項目順利推進完成投資207.76億元
· 蔣巨峰強調:推進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