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懷著感恩之心走向未來--重訪汶川地震災區的學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1月7日電(記者吳曉穎、黨文伯)流水淙淙、鳥聲啾啾、綠草茵茵。在距北川老縣城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沐浴在初冬暖陽中的新北川中學迎來了新的一天。

    坐在輪椅上的女孩郭冬梅顧不上欣賞校園美景,急匆匆地自己搖著輪椅往畫室趕,洗衣服、畫畫、補習落下來的功課,這個文靜瘦弱的女孩把週末日程安排得很滿,“馬上快高考了,要抓緊時間復習備考。”

    對這所剛搬進來2個多月的新學校,郭冬梅很是滿意,校園各個角落設置了無障礙設施,“這樣就不用麻煩同學了”。

    從“帳篷”學校到活動板房教室再到永久性建築學校,北川中學,這所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學校,這所令溫家寶總理格外牽掛的學校,在全國人民及數十萬華僑華人的愛心澆灌下獲得新生。

    在新落成的北川中學,每一座樓、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動人的名字,一草一木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援建故事。在校園裏,還專門設立了一面愛心墻,銘刻著愛心人士的名字或手機號碼。

    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災區3000多所學校和北川中學一樣,從廢墟上屹立而起。

    東汽中學的師生們不會忘記,擺在學校行政樓大廳那幅主題為“海”的巨幅油畫,是去年7月學校即將落成時,海軍著名畫家王玉麟先生強忍著癌症病痛,在學校一間板房教室內創作完成的。

    綿竹市七一大西街小學的學生們不會忘記,是江蘇援建者捐出了特殊黨費才使這座百年名校浴火重生,在原址拔地而起。

    當災區學生們安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新教室學習,他們不會忘記,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建者為了能讓孩子們早日搬進新校園,從揮汗如雨的三伏酷暑,到滴水成冰的數九寒冬,70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常常“五加二”、“白加黑”, 晝夜不停地施工作業。

    災區的師生們不會忘記,震後,災區師資緊缺,來自19個對口援建省市的數千名教師不遠萬里來到條件艱苦的災區支教,那一幕幕動人的場景。

    兩年多來,發生了數不清的故事和難忘的記憶。災區的孩子們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援助、支持下,一同穿越災難、走過痛苦。

    兩年前的那場地震,在無情奪走了許多孩子花季般燦爛生命的同時,也使一些學生因災致殘。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少年代國洪就是其中一位。

    地震發生後,代國洪陷入半昏迷近兩個月。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雙腿已經高位截肢,對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在醫護人員和愛心人士的鼓勵下,代國洪重新“站”了起來。在今年4月的全國殘疾人錦標賽上,還獲得了游泳金牌。

    代國洪把這塊獎牌捐獻給了母校北川中學,代國洪説:“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塊金牌,我把它獻給我的母校,一是感恩社會、感恩學校,二是激勵更多殘疾同學自立自強。”

    “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很多災區孩子能夠重新站起來、有機會選擇自己的未來,這一切來得太不容易。”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説。

    “希望是照亮人生之路的火炬,它孕育著力量,孕育著新的生命,大災重生的我們,脫去了震時的污濁,趕走了頭頂密布的陰霾,明媚的陽光已照進我們光輝的未來。”

    “我很慶倖,今天還能站立起來,還有機會選擇未來、實現夢想。”

    “如果世間有一種永恒不變的物體,我相信,那一定是真情與感恩。真情,它活在每個人的心中。在這真情的花朵上,結下了另一種更珍貴的果實——感恩。”

    這是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一位位地震災區的學子們,寫在紙上的一段段感悟。透過那些激揚、真摯、而略顯青澀的文字,可以看出兩年來他們身心發生的變化。

    “多難興邦”,磨難成就堅強;“鳳凰涅槃”,在災難中懂得感恩自強。在學校開學典禮上,學生們唱的最多的歌是《感恩的心》,在課堂上,“感恩教育”已悄悄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感恩之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這是汶川縣教育局組織編寫的《“感恩教育”讀本及活動精編》一書前言中的一句話,道出了汶川地震災區兒女的共同心聲。經過重重磨難,學生們著懷著感恩之心大步向著未來走去。 

 
 
 相關鏈結
· 記戰鬥在四川汶川災區交通建設一線的無名英雄們
· 廢墟上鑄就愛的豐碑——對口支援汶川災區綜述
· 一切都是嶄新的--記汶川災區重建任務全面完成
· 汶川"對口援建"取得豐碩成果 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