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廢墟上鑄就愛的豐碑——對口支援汶川災區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記者車玉明、韓潔、苑堅)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10月19日,四川綿竹。

    一串串花環,一張張笑臉,一個個雞蛋,一把把花生……鼓樂聲中,年輕的母親帶著“地震娃娃”來了,白髮老人拎著雞蛋來了,滿臉稚氣的學子舉著自製的橫幅來了,萬餘名當地群眾都來送別完成援建任務即將啟程返回的江蘇援建者。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山東、河北、北京、廣東、江蘇等省市相繼宣告完成對汶川地震災區的對口援建任務。昔日,地震廢墟滿目瘡痍;今天,座座新家園俊秀挺拔。

    面貌一新的城鎮、生機勃勃的村莊、嶄新的公路、新修的水利設施,記錄著19個對口援建省市過去兩年多時間與災區人民攜手奮進的輝煌歲月,也鑄就了一座座愛的豐碑。

    舉國相助 流滿淚水的臉上重現笑容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的千年紅豆樹下,處處洋溢著喜悅氣氛。當天,99對新人在這裡舉行災後重建青年集體婚禮。綠蔭如蓋的紅豆樹,不僅見證了什邡災區的兩年巨變,也見證著北京和什邡兩地結下的濃濃親情。

    兩年前,面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陜西和甘肅部分地區帶來的巨大災難,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科學決策,舉全國之力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震後僅一個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確定廣東等19個省市立即組織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

    新中國歷史上一場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災後重建戰役在震後廢墟上打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建大軍帶著災區急需的資金和物資,第一時間向災區集結,掀起了重建美好家園的大會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9個對口支援省市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內蒙古、海南、青海等省區和貴陽市等一些沒有對口支援任務的省區市,也發揚真情友愛的互助精神,主動參與到對口支援工作中。

    大愛無疆,血脈相連,共同的信念將援建省份與災區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兩年多時間裏,曾經被地震撕裂的土地徹底改變了面貌。人們站在寬敞明亮的新家園前,曾經流滿淚水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一切變化的背後,是對口援建者們7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付出,是災區幹部群眾自強不息的持續努力,是全新生産、生活理念的全面實施。

    國慶前夕,山東省宣告完成了異地重建新北川的重任。108億元資金、17個市3萬多名援建人員,不計其數的設備材料,過去兩年中源源不斷從山東運到了安昌河畔的工地上,脫胎換骨的新北川奇跡般地誕生了。

    據統計,截至9月底,僅18個對口支援四川災區的省市已經確定對口支援項目3657個,對口支援資金772.97億元。已開工項目3650個,佔已確定項目的99.81%;已建成項目3484個,佔已確定項目的95.27%。

    以人為本 順應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

    對口援建汶川縣的廣東省10月上旬宣佈,總投資112億元的援建工作全面完成。從映秀鎮、水磨鎮到汶川縣城,“家家有房住、村村通道路、學生有書讀、戶戶有就業”的新生活,讓飽受重創的受災群眾臉上重新洋溢著幸福與歡樂。

    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這是災後恢復重建從規劃就開始奉行的“指針”,各對口支援省市在安排災後恢復重建項目時,均把保障民生作為基本出發點。

    災後重建,並不是在廢墟上恢復原來的建築物。對援建者而言,順應災區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幫助經濟落後的災區群眾儘快提升生産生活水平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

    援建者們為城鎮配套了道路、醫院、學校、市場、博物館和活動中心,安裝了自來水、污水處理等設施,為偏遠鄉村修建了幾千個小水利工程引來安全飲水。他們還疏浚河道,恢復被地震破壞的生態環境……

    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輸血”必須和“造血”相結合。在兩年多的援建中,北京綜合考慮什邡災後恢復、提升和發展的需求,幫助什邡建立了社會保障支撐體系、文化教育支撐體系、空間發展支撐體系、産業支撐體系和引導支撐體系,為什邡市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災後重建,重在規劃,首要工作是保民生,然後是打基礎利長遠。”河南省對口援建江油市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張國暉説,為了讓江油變得更好,他們構思打造一江兩岸經濟區,圍繞涪江兩岸,河南援建了豫江大堤、中原江油連心橋、江彰大道、江油·河南工業園等重點項目,累計投入援建資金12億多元。這些投入,讓江油人謀劃多年的明月新城新區充滿活力,提升了城市發展空間。

    注重長遠 對口援建轉變為對口合作

    “將來青川的産業,將從這裡騰飛!”在廣元市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張家獻心中,位於廣元市郊外的川浙合作産業園孕育著青川的新希望。

    廣元市青川縣是極重災區之一,青川工業企業震後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一家能正常生産。浙江省援建指揮部根據災後生産力佈局及産業結構調整規劃,重點支持科技含量高、産品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兩高一低”型工業,幫助青川産業重建。

    川浙合作産業園是浙江支援青川在廣元建設的飛地工業園,園區自2008年11月開工建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已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近20億元。

    援建終有結束的一天,但災區未來的發展不能因援建結束而中止。一定要為災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成為眾多援建者共同的心願。

    以感情為基礎、利益為紐帶、園區為載體、項目為支撐、制度為保障,災區和對口援建方不斷探索,把對口援建逐步變成了對口合作。

    今年以來,隨著援建工作接近尾聲,四川省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山東、廣東,分別與兩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四川資源和市場優勢與援建省市的産業優勢深入對接,對口合作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北京市在項目整體移交後與什邡簽署了《北京—什邡2010-2013年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幾年,北京將從深化教育智力支持,加大醫療衛生支持,提供産業幫扶,做好援建項目後期運行保障等方面繼續為什邡提供支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援建隊伍。

    今年7月,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對口援建甘肅省隴南市的深圳市也與隴南市正式簽署了《深圳·隴南經濟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協議》,內容涉及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工業發展、農業特色産品,旅遊開發、勞務教育等8個方面,標誌著雙方的合作交流將向更深更廣領域發展。

    實踐告訴我們,對口援建制度既是災區恢復重建的制度創新,也是匯集全民族智慧創造災後重建奇跡的歷史見證。中國人民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上必將譜寫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相關鏈結
· 一切都是嶄新的--記汶川災區重建任務全面完成
· 汶川"對口援建"取得豐碩成果 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 北京援建汶川地震災區完成 什邡群眾歡送援建者
· 四部門要求做好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金融支持與服務
· 汶川震後的安居生活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