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決定》解讀:為什麼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3日 09時51分   來源:新華社

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解讀:
為什麼必須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決定》根據我國現實國情對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出新部署,並提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基本上是免費服務,或者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服務;基本性,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務,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務;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窮人,不分城市農村,不分東中西部,都平等地享受服務;便利性,就是要網點化,做到一定範圍內必須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方便群眾就近參加。那麼,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要求呢?

    第一,體現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思想。黨的十七大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表明了我們黨對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拓展了公民權益和民生福祉的內涵。當前,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於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願望日益強烈,文化權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即政府切實履行在文化領域的公共服務職能,把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必須堅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即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單位,建設基本文化設施,購買文化産品用於公共文化服務。

    第二,體現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思想。總體上看,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構成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根據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實際,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在農村,考慮到過去的傳統,每個月為農民免費提供一場電影也屬於這個範疇。除此之外,就屬於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比如欣賞高雅音樂、藝術品收藏等。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通過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通過發展文化産業來滿足。

    第三,體現人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思想。公益性文化事業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應當面向全體人民,無論性別、年齡、職業、收入、地域,所有公民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服務。這些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同時要看到,公共文化設施城市相對較多、農村相對較少,東部發達地區相對較多、中西部落後地區相對較少,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還存在不少空白點。有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務薄弱,弱就弱在缺乏基本的支撐和依託、缺乏基本的場所和載體。必須把投入更多地向農村基層傾斜,向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切實改善這些地方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解決農民群眾看書看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更好地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第四,體現方便群眾參與公共文化生活的思想。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從群眾需要出發,充分考慮群眾生産實際和生活習慣,努力使群眾便於參與、樂於參與,避免造成設施擱置、資源浪費的現象。實現公益性文化事業廣覆蓋、高效能,是方便群眾就近參與公共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徑。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化,做到一定範圍內都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要加強整體規劃,依據服務人口的數量和分佈進行網點佈局,科學設置設施服務半徑、有效覆蓋標準等目標,推動形成佈局合理、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功能完備的服務體系。在地廣人稀的地區要建設流動文化服務網絡,配備流動文化車,使公益性文化事業便利性的特點落到實處。

 
 
 相關鏈結
· 《決定》解讀:加強文藝理論建設和文藝評論工作
· 《決定》解讀:完善文化産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 《決定》解讀:做好輿論引導 發揮各類媒體作用
· 《決定》解讀:為什麼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 《決定》解讀:為什麼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
· 《決定》解讀: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教育網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