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3月20日電(記者 王大千)春風初生,3月的隆務河谷進入春耕時期,患有多年糖尿病的藏族老人多傑也迎來了村醫的新春第一次隨訪診療。
日前,記者來到海拔3000米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年都乎村,跟隨43歲的女村醫李毛措進行巡診。“去年村衛生室配齊了電子血壓計、輸液床等‘十小件’,診療條件明顯提高。進入春天,許多村民忙於農活和外出打工,正是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跟蹤隨訪的時候。”李毛措説。
配合李毛措量完血壓,多傑一邊擼下藏袍的袖子,一邊説:“村醫一年到家裏來七八次,除了體檢、送藥,還講保健知識,我一點也不擔心病情。”
進入3月以來,李毛措已經背著藥箱步行隨訪了10位60至80歲的高血壓、心臟病、支氣管炎、糖尿病患者。作為村衛生室唯一的醫生,做好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和傳染病監測等也都是李毛措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
省衛生廳農村衛生處副處長馬忠告訴記者,青海地廣人稀,人居分散一度是困擾農牧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重要因素。為解決藏區農牧民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青海省著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醫改實施以來,青海省按照“不斷完善、填平補齊”的原則,改造建設了40個縣級醫院、94個鄉衛生院、1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1個村衛生室;一次性解決了條件最艱苦的青南藏區285個村衛生室“空白”問題。
青海還加強了村衛生室的“軟體”建設,加強村醫的執業水平;通過提高村醫待遇,讓村醫能夠穩得住、幹得好。醫改後,李毛措的收入大幅提高,“現在一年能有近12000元了”。目前在青海省,像李毛措一樣每月走村串戶的村醫有6689位,他們分散在全省4243個行政村衛生室,極大緩解了藏區百姓求醫問藥的難題。
為讓農牧民群眾看得起病,青海不斷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省衛生廳副廳長李曉東介紹,去年青海省將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00元,比全國平均240元的水平高出一大截。青海省進一步提高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新農合省、州(地、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分別達到60%、70%、80%、90%。
醫改實施以來,地處西部偏遠地區的青海省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不斷加大對醫改的投入力度,3年全省衛生事業費支出累計達1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