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3日電(記者 周琳、陸文軍)進口奶粉、黃金首飾、包裝行業……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反壟斷調查的範圍不斷擴大,從食品、飾品延伸到包裝品,反映了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競爭的強烈意圖。
專家指出,反壟斷調查的意義重大,有利於遏制價格方面的不正當競爭,這一監管措施應該向其他領域如行政壟斷領域進一步延伸。
一月三次動作,劍指價格壟斷
上海有關方面近日證實,包括老鳳祥、豫園商城在內的多家上海金店正被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調查。這一消息,給本來價格低迷的黃金市場帶來了“當頭棒喝”。
7月以來,我國監管部門可謂動作不斷,劍指的正是一些涉及壟斷的行為。
7月初,國家發改委對多家奶粉企業啟動了反壟斷調查。隨後,包括合生元、雅培、多美滋、貝因美、明治、美素佳兒、惠氏、恒天然及美讚臣在內的9大品牌紛紛表示降價。
回溯2011年,國家發改委為了暫緩部分洋奶企漲價勢頭,曾約談多家跨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那一次行動似乎收效甚微。
一些人士表示疑惑,進口奶粉、黃金首飾等企業並非一家獨大,緣何也涉嫌壟斷?專家解釋説,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規定,壟斷行為有三種:一是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二是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進口奶粉、黃金首飾的壟斷屬於第一種,即達成壟斷協議。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魏士廩説,洋奶粉企業涉嫌限制經銷商的價格,屬於“縱向壟斷”範疇;而黃金首飾企業涉嫌串通價格、形成聯盟,是“橫向壟斷”。
而另一包裝巨頭則涉嫌違反第二種規定。7月5日,國家工商總局宣佈,對包裝企業瑞典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正式立案,目前已在20多個省市展開調查。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要大力推進反壟斷執法,繼續做好重大壟斷案件查辦工作,儘快建立總局網站反壟斷案件公佈平臺,提升反壟斷執法的社會影響力。
“一系列動作都釋放一個信號:國家將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加大打擊力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吳弘説,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不屬於“貿易壁壘”,此次反壟斷調查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體現了有關方面的長遠意圖。
壟斷事件多發,嚴重損害競爭
反壟斷法被喻為“停在港口的軍艦”。以往較少運用這一法律手段,以至於某些企業在市場開拓過程中,明知涉嫌不正當競爭,卻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明目張膽地操縱價格或壟斷市場。
國家發改委調查發現,有的涉案奶粉企業告知員工他們的價格控制行為違反反壟斷法,要謹慎操作,不要書面溝通,避免留下文字證據;有的行業協會出臺所謂自律文件,對一些零售業長期進行價格壟斷。
種種跡象表明,壟斷行為已成為妨害正常市場秩序的“毒瘤”,從一些行業到一些地方,市場操縱或壟斷行為蔓延有擴張之勢。
“在中國,有不少行業涉嫌壟斷,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由於監管力量有限,一些壟斷行為暫時沒有被查處。”魏士廩説,例如保險、汽車、醫藥等行業是壟斷的“重災區”。
據分析,這些行業的壟斷手法多樣:有些,利用行業協會的優勢地位,串通行業內“龍頭會員”對價格、産量等達成一致;有些,則是進行“饑餓營銷”,多家進口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設立一家總代理和多個許可證,通過總代理銷售政策控制經銷商價格;有些,則是利用自己獨家進貨渠道,控制價格;有些,違規搭售捆綁銷售,讓消費者付出更多成本。“2011年,奔馳就曾因涉嫌壟斷被投訴。”
特別是進口汽車領域,市場壟斷所導致的危害十分嚴重。魏士廩説,一些進口高端車的零配件,只有4S店可以買到,而4S店的價格大大高於成本,例如一個衣服挂鉤價格高達幾千元,這種行為是壟斷造成的。
此外,與行業協會、行政部門相關的壟斷行為長期存在。吳弘説,“譬如餐飲協會出來説飯店開瓶費是行業規範,實際上也是壟斷,以前沒有從這個角度看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對一些藥企進行調查,也是為摸清其成本構成、杜絕壟斷操縱價格進行準備工作。“一些企業行事囂張,與監管力度不夠有關係。”業內人士如是説。
行政壟斷現象,亟待社會關注
壟斷之害,並非個別現象,而是涉及諸多領域,例如部分醫院的藥價虛高問題;部分教輔圖書的價格虛高問題;建設工程中的串通投標問題等……打擊壟斷,維護公平競爭,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醫院在當地進行政府採購之後,對已經中標的藥品再次進行篩選,收取“勾標費”“進院費”“統方費”等;一些學校在集中購買教輔圖書時“低買高賣”,或者將外省同類教輔圖書“擋”在本省級教育部門教輔圖書目錄之外。
這些行為並非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來自行政力量的干預。因此,只有打破行政壟斷,才是維護公平競爭。
“新一輪的宏觀調控,有關方面不惜放慢速度也要調整結構、創新驅動,使經濟結構合理化。提升反壟斷力度,反映了一種政策信號。”上海社會科學院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連慶説,部分行業壟斷行為明顯、價格虛高,妨礙了市場競爭,必須進行治理。
吳弘説,一些跨國公司採取聯合壟斷等方式瓜分市場,實際上也是限制競爭。然而發達國家監管嚴格,呈現“不斷打壓、不斷出現新壟斷”的循環。
據介紹,世界IT巨頭,不管是微軟還是谷歌,都曾因為壟斷行為而收到數以十億計的罰單,嚴刑峻法是發達經濟體保障市場秩序的有力武器;相對而言,國內方面對於壟斷行為的處罰顯得心慈手軟,特別是對於某些行政壟斷行為視而不見。
專家認為,壟斷和經濟像一對“孿生子”,隨著經濟的發展,壟斷行為變得更加複雜和隱蔽。只有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才能凈化市場環境,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增加活力,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