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時評:破兩難須做好價值排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03日 07時10分   來源:人民日報

    在迎接挑戰中權衡利弊,在兼及次要矛盾的同時攻破主要矛盾,或許正是拼車問題背後的普遍方法論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出臺《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鼓勵出行線路相同的市民在簽訂合同的情況下合乘,並分攤相應費用。這是內地首個拼車的指導意見,標誌著拼車在首都被正名,駛上了規範化的坦途。

    私家車合拼問題備受輿論關注的原因在於,它一直遊走在法律邊緣。現實中拼車的大量需求與實際存在,並未賦予其合法性。“有償拼車是不是非法營運”、“發生意外誰來負責”等合理性的疑問,總會在討論時浮出水面。北京的做法之所以具有普遍意義,在於權衡利弊之後,從長期議而不決的猶豫中掙脫出來,有條件地把拼車從灰色地帶拉入白色地帶,“第四種交通方式”的受益者乃至呼籲少開車不開車的愛護環境人士,因而紛紛點讚。

    不過,走出這一步,並不意味著完全擺脫了爭議和風險。有專家分析《意見》時説,儘管對拼車與黑車做出了明確區分,並要求合乘各方簽訂協議、禁止臨時起意拼車,但是通過協議造假、各方合謀,仍然可能讓黑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事實上,允許拼車收費,客觀上增加了管理黑車的難度,為交通治理增加了一道新考題。從“應然”到“實然”,中間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既要釋放拼車的民生紅利、環境紅利,又要避免放開可能帶來的無序、調整可能招致的麻煩;解決了出行者“拼,還是不拼”的猶豫,又增加了管理者“管,但怎麼管到位”的難度,拼車問題面臨的矛盾,在兩個層面上成為社會治理乃至推進改革的縮影:一方面,解決舊矛盾的努力往往不可避免地帶來新問題,趨利避害,需要更精細更科學的方法;另一方面,兩難總是存在,但是公眾承受還是治理者承受,算公益的得失還是一己的短長,價值排序更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正如汽車文明急速到來引發拼車糾結,社會轉型期應接不暇的各種變化,很多都考驗著社會治理者的改革智慧和治理水平。重拳整治公款送禮,一些行業出現需求短缺;淘汰落後産能,引發部分職工需要轉崗分流;提高社保水平,一些小工廠成本上升面臨倒逼……對風險多一份警覺、對問題多一份預案,才能避免面對新問題手足無措,做到化兩難為兩全。這些更要求社會治理者,在根本性問題、關鍵性環節的改革上,要眼界高一點、擔當多幾分,分清輕重、算清大賬。

    誠然,智慧再高超、方案再縝密,推進改革都會遭遇激流和暗礁,完善治理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兩難。不過,換個角度看,世界就是在解決問題中前行的。如果説改革果實就像刀尖上的蜂蜜,魯莽而為會被利刃誤傷,但望而卻步則肯定無緣蜂蜜的甘甜。在迎接挑戰中權衡利弊,在兼及次要矛盾的同時攻破主要矛盾,或許正是拼車問題背後的普遍方法論。

    歲末年初,緊張的春運仍然延續著“一票難求”的節奏,搶票的苦惱也讓“過年順風車”悄然流行,正印證推進拼車合法化是順應民意之舉。既然邁出第一步,就再也不用往回走了,接下來的是進一步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治理能力,才能真正涉過險灘、啃下硬骨頭。

    這不僅是對北京的期待。

 
 
 相關鏈結
· 人民時評:心中有群眾,反“四風”就有力量
· 人民時評:破解“人情債” 先治“紅包腐敗”
· 人民時評:以深化改革助民資破“門”
· 人民時評:“唱衰中國”別搬石頭砸自己腳
· 人民時評:貨運改革,鐵路走向市場的關鍵一步
· 人民時評:徵地須守住“非暴力”底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