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李克強: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16日 10時18分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築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會議原則通過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並要求,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在保護涉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礎上,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誠信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黏合劑和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石”,然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關係的深刻變化,人們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觀念遭遇了強烈的衝擊,許多違背誠信的現象逐步凸顯。目前,信用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突出“軟肋”,制假售假、商業欺詐、逃債騙貸、學術不端等屢見不鮮,廣大企業和公眾深受其害。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任務艱巨,但也迫在眉睫。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要求,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採集和分類管理標準,構建信息共享機制,這將極大地解決徵信成本過高問題,有助於打破目前的信息分割局面,實現信息高效查詢和共享。

    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而擁有一個成熟穩定、高效運行的徵信系統則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用信息的量化和公開,能為信用的快速傳遞、識別和判定提供便利,也將有效地降低和削弱市場交易風險,順應現代商業高效、快捷、安全的需要。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僅將大大降低信用交易的成本和時間,也有利於信用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全社會都能有效地監督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行為。在共享的信用信息機制之下,不誠信者將受到來自於社會各個方面的懲罰。一旦出現違約等不良記錄,其將承擔較高的代價,接受更為嚴格和苛刻的條件。失信行為無利可圖,並可能給行為者帶來損失和制裁時,市場行為主體就會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儘量避免失信行為,促進整個社會不斷走向誠信。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確實,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裏,沒有任何人是贏家,遑論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當然,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積極推進。我們應以此次常務會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契機,以法制為基礎、全社會共同參與,讓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使“信用中國”真正落到實處。(記者 王悅威 張爽) 

 
 
 相關鏈結
· 房地産經紀行業發起“誠信經營 陽光服務”活動
·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暨首屆食品誠信聯盟峰會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
· 四家中管保險企業倡導“為民、誠信、優質”服務
· 甘肅20家進出口企業獲“中國質量誠信企業”稱號
· 馬正其指出:加強企業誠信自律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 遼寧舉辦市長“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研討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