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熱點專題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7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九

加強領導 優化結構 創新機制
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發展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4日)

    近幾年來,我省認真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目前,全省所有市轄區和縣級市都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800個,基本覆蓋了所有城市居民。2005年全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為群眾提供門診服務3382萬人次,上門服務200萬人次,婦幼保健服務196萬人次,預防接種310萬人次,殘疾人康復服務9萬人次,開設家庭病床3萬張,建立健康檔案319萬份;建設惠民醫院和惠民門診380多個,提供城市困難群眾優惠服務92萬人次,減免醫藥費用2400多萬元,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緩解群眾看病困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努力為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創造良好條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加快富民強省和“兩個率先”(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扶持措施,創造良好條件。省委、省政府明確把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十五”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建議,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社區檢查指導工作,並對機構建設、人才培養、規範服務等重點工作親自部署推動。建立了省、市、區三級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或專家技術指導組,著力研究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2005年6月,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通知》,並專門召開全省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提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建立了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街道負責、衛生行業管理的工作機制。從2002年開始,各地先後設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套和人才培養。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於困難地區設備配套以及全省人員培訓經費補助;要求城市衛生事業基本建設投資優先用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造與建設;二、三級醫院藥品收支結余部分的10%用於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參保人員自付比例分別比二、三級醫院低15%和25%以上;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改進定價管理方法,引導患者向社區流動,2005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比三級醫院分別低65元和1040元。市、區政府還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各種類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給予同等標準補助,調動了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積極性。

    二、調整優化結構,著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優化資源結構。重點是整合現有社區衛生資源,加快建設一批就醫環境較優、服務質量和社會效益較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幾年來,我們結合行政區劃調整,打破部門和所有制界限,推進區域內整合、總體上優化,相繼撤銷合併一、二級醫院360所,以及門診部、衛生所、計劃生育服務站、殘疾人康復中心500多所,並對320個企事業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重組改造,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時,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引導優質衛生資源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大中型醫院在社區建立衛生服務機構120多個。

    (二)優化人才結構。深化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為社區培養600余人。開展醫學本科生畢業後全科醫學規範化培訓,培養社區衛生服務業務骨幹;分批將400名全科醫師送到大醫院急救中心進行半年脫産輪訓,充分利用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資源大力開展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省市區都設立專項經費,對培訓合格人員給予補助,目前全省有5700多名全科醫師和社區護士取得社區衛生服務上崗資格。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先後選派近100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骨幹到荷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地接受為期半年至2年的培訓。建立社區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鼓勵專科醫務人員轉為全科醫師和社區護士,近300名醫務人員晉陞為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組織城市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技術骨幹輪流到社區工作,並對到社區工作的高級職稱醫務人員適當推遲辦理退休手續。

    (三)提升服務層次。著力在強化綜合服務、連續服務和上門服務上下功夫,引導門診服務下沉社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服務量已佔總門診量的25%以上。強化綜合服務,就是按照“六位一體”的要求,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醫療和康復等衛生服務。特別是適應醫學模式的變化,突出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實施綜合防治和群體性干預。強化連續服務,就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檔案,全面掌握居民個人健康狀況,對16萬老年慢性病人實行了不間斷的健康管理,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僅高血壓並發癥就降低了20%左右;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區域醫療中心建立穩定的雙向轉診關係,為轉回社區的康復期病人提供連續的跟蹤服務。強化上門服務,就是從健康教育入手,積極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轉變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方式,主動深入社區,送醫上門,努力為居民提供“零距離”服務。同時,全面推行責任醫生制度,使絕大多數醫生都有自己的責任社區。

    三、推進機制創新,切實增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活力

    這些年來,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我省各地從實際出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增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活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堅持以政府為主辦好社區衛生服務,認真制定和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按照每個街道或3-5萬居民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和站一體化的原則,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鼓勵社會參與,根據公平、擇優的原則,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20多個。

    (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堅持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豐富城市社區建設內涵、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納入文明社區考核目標,統籌社區資源支持社區衛生工作,使社區衛生服務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積極抓好社區青年志願者隊伍建設,目前有近100支青年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全省各地,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健康諮詢等志願服務。同時,依託“社區紅十字會”等社區組織,動員500多名離退休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兼職服務。

    (三)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動態監管制度。在建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準入制度的同時,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動態監管制度建設,實行衛生主管部門管理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動態監管。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服務項目、服務時間、收費情況、社區責任醫生等服務信息向社會公開,並通過聘請800多名社區衛生監督員、定期召開社區居民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接受全社會監督。省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考核,對考核不合格或有違法執業行為的限期整改;打破醫療衛生機構終身制,對連續兩次不合格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即取消舉辦資格。近幾年,全省有5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服務質量不高、群眾不滿意被淘汰出局,取得了很好的警示效果。

    (四)以創建活動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發展。2003年以來,我省根據衛生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部署,以創建活動為抓手,調動市、區兩級政府的積極性,在全省掀起了爭創示範、比學趕超的熱潮,建成5個國家和一批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去年以來,我們又在全省開展了創建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活動,並以省政府名義表彰獎勵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

    我省在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差距。我們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和這次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省、區、市的先進經驗,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水平,為增進人民健康、推進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