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攬,紮實做好“三農”工作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構建市場化程度高和以現代科技、裝備、經營形式為支撐的農業生産體系,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態度優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做精優勢産業。糧食生産在穩定面積和總産的基礎上突出精糧,擴大優質專用糧生産。果業要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突出抓好標準化生産,做好有機果品産地認證,出口70萬噸以上。畜牧業重點放在做大規模上,抓好小區養殖和家庭適度規模養殖,搞好良種引進和推廣,強化疫病防控,力爭奶類總産達到180萬噸,肉類總産155萬噸。蔬菜業重點發展設施栽培,提高聚集度,著力創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和市場。緊緊抓住國家“東桑西移”的機遇,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規模化、産業化、力爭蠶繭産量在全國位次有大的躍升。加快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中藥材、茶葉、煙葉、特色養殖等區域性特色産業。充分發揮楊淩示範區的科教優勢,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努力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繼續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範、萬村推進”工程。堅持把“一村一品”作為推進農業産業化、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依託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尊重農民億元,科學選擇優勢産品和主導産業,年內啟動1000個示範村,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引導逐步輻射帶動1萬個村,走出規模化、標準化、區域化的發展路子。今年主要抓好規劃、引導和服務工作,加強市場信息、科技支撐、人才培養、投入保障和營銷組織5大服務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信息服務網絡終端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大戶和行政村延伸,為農民提供有效便捷的信息服務。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確保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投入高於上年,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全年新鋪通村油(水泥)路1.1萬公里,農村“通達工程”完成2000公里,新改建縣到鄉油路3000公里。圍繞提前10年解決全省296萬人口飲水困難的目標任務,新建各類農村飲水工程800多處,解決150萬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繼續抓好無電地區通電工程,解決近4萬人的用電問題。全面完成行政村通電話任務,並向自然村延伸。積極發展小水電、太陽能、沼氣、秸稈汽化等清潔能源,全年新建戶用沼氣池20萬口。抓好100個村“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試點。新建加固淤地壩1000座,小流域治理200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00平方公里。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三項改革。省上繼續抓好安康市和岐山、洛川縣試點工作,市、縣抓好各自試點。加快建立有序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鄉鎮政府的職能更多地轉變到服務上商來。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強化農民負擔監管。積極劃界鄉村債務,堅決杜絕新債務。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協調推進糧食流通、水權改革和畜牧獸醫、農技服務、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開展集體林權改革試點。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小額貸款組織試點,開展農業保險試點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利金融支持。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積極推進擴權強縣試點,對15個經濟強縣賦予市級管理權,對15個縣進行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調動縣級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重點,大力發展限于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加快限于工業化進程。通過貼息補助、投資參股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68個重點鎮為基礎,統籌規劃工業園區、産業集群、商貿集市,形成縣域經濟增長的支撐點。實施勞務富民工程,完成勞動力培訓100萬人,勞務輸出4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