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11日電(記者梅永存、沈汝發、涂洪長)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的情況下,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區域--福建省晉江市依靠改革創新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探索出一條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去年全市GDP達到1364億元,連續20年位居福建省各縣(區、市)首位,財政總收入達到183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實際排名上升2位。有關人士認為,新時期的“晉江經驗”對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經濟進入“彎車道” 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成關鍵 “經濟進入發展的‘彎車道’,不能再像過去依靠外延擴張來謀求發展,必須依靠轉型升級,在內涵提升上下工夫。”晉江市經貿局副局長林永紅説,土地資源、環境容量、人力資源等已經跟不上經濟的高速發展。 “晉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型。許多企業已意識到‘不轉型,就等死’,但不知道怎麼轉。”晉江商界領袖、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許連捷説,晉江一兩億元的企業很多,都面臨轉型升級的瓶頸。 市委書記陳榮法分析説,晉江當前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擁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單打冠軍”,但整體産業創新意識不強,重模倣、輕設計,重銷售、輕研發普遍存在,産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人才密度偏低、高層次人才偏少也是晉江經濟的一大軟肋。 “只有依靠改革創新,才能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陳榮法説,近年來,晉江市在新型城鎮化、金融改革、民營經濟綜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推進,走在全省甚至全國前列。 晉江市民營企業發達,企業家“居安思危”苦心鑽研怎麼打造富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晉江紡織、鞋服等行業同質化嚴重,産能過剩,就要走差異化道路。”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水波説,特步將産品定位為時尚運動産品,取得了成功。 政府企業齊發力 改革創新成經濟轉型升級引擎 晉江市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由傳統的“製造基地”向“智造名城”升級,重視文化創意、工業設計、金融創新、現代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提升作用。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晉江洪山國際工業設計園投用不到一年就匯聚了30多家一流工業設計企業,為1000多家製造企業破解了設計難題。晉江市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以“機器換工”。經過一年,已有陶瓷、經編、食品等行業的50多家企業嘗到了企業自動化的甜頭。 晉江市市長劉文儒説,政府首先是服務,然後才是管理,主要扮演好三種角色:服務員,服務好企業的發展;推車手,企業遇到困難,幫助企業爬坡過坎,排憂解難;引路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政策杠桿作用,強化戰略引領。 政府給力,企業家也很有信心。面對電子商務對傳統産業的衝擊,許連捷將其視為産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互聯網時代,傳統産業應借助信息技術的進步變革。”他説,恒安集團已經開始第三次變革,通過經營鏈、供應鏈的轉型,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中小企業也在尋找突破。著龍國際集團聯合70多家鞋服産業鏈製造商、渠道商,創新組建了企業營銷聯盟,從去年12月試運營以來,已有一批聯盟成員從聯盟渠道獲得超過1億元的産品訂單。“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成龍頭企業,絕大多數還是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著龍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蔡著龍説。 既有繼承又有提升 新時期“晉江經驗”可資借鑒 陳榮法認為,改革創新是“晉江經驗”的根源。作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模式的“晉江經驗”,由改革創新催生、發展,也必將在新一輪的改革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陳榮法説,晉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閒起步”“三來一補過渡”,到後來的“集群上路”“品牌上市邁大步”,再到這幾年創新驅動的逐漸深入,雖然每個階段的形勢在變,發展方式也在變,但核心內涵卻是一脈相承,都是晉江人改革創新的結果。 劉文儒説,晉江地少人多山貧瘠,經濟發展依靠的就是愛拼敢贏的精神,原來靠吃苦拼,現在要“智拼”。“晉江沒有資源,最大的資源就是這些企業家。”許連捷説。 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另一面金字招牌。晉工集團總經理柯金鐤説,晉江政府總是對企業適時引導,政企互動良性。 “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就要去幫扶,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政府就不要管。”陳榮法説,政府要從抓手到推手,從推手到幫手、到放手,由直接干預向完善服務轉變,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另外,專注實業、打造百年老店也是“晉江經驗”長盛不衰的法寶。當地企業家普遍認為,根基要扎穩,就不能脫離實業。賺快錢帶來高收益,也伴隨高風險。“我們也投資房地産、金融等行業,但沒有長期打算,主業仍是實業。”福建潯興集團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坦言。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