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之歌:在祖國的海底插上五星紅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1 16:1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勞動者之歌 在祖國的海底插上五星紅旗

——記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工程船隊“300米飽和潛水作業組”

新華社上海5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 何欣 榮龔雯)今年年初,從我國南海海域傳來捷報:6名中國潛水員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安全減壓出艙。五一勞動節之際,記者走近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工程船隊“300米飽和潛水作業組”,這支在真正的“高壓”下工作的團隊。

極限高壓下攀登生命巔峰

飽和潛水是一種適用於大深度條件下,開展長時間作業的潛水方式。按照國際慣例,當潛水作業深度超過120米、時間超過1小時,一般都採用飽和潛水。

我國的蛟龍號已能下潛7000米,為何還要關注飽和潛水?這是因為,在特殊裝備和系統的支持下,潛水員可以在海底自由行動,完成機械無法替代的各種精細動作。

中國開展飽和潛水作業,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當時南海番禺油田發生立管破裂的緊急情況,需要及時更換。在交通部上海打撈局工程船隊潛水隊隊長金鋒的帶領下,胡建等5名潛水員下潛103.5米,安全完成油管更換作業,實現中國飽和潛水“零”的突破。

從103米起步,隨著經驗日益成熟,上海打撈局確立了300米飽和潛水的攻關目標。“水的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下潛到300米,意味著潛水員要承受31個大氣壓。”上海打撈局組織指揮專家葉似虬告訴記者,在高壓環境下,潛水員的身體、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巨大變化。

按照程序,潛水員先在生活艙內適應後,才能下潛作業。“即使在生活艙內,隨著壓力加大,撓癢癢都變得很困難,像放慢鏡頭一樣。牙也特脆弱,吃飯時東西咬不動。因為聲音變形,講話像鴨子,湊很近才聽得懂。”胡建描述説。

數百次實驗刷新“中國深度”

實施飽和深潛作業,衝在一線的是膽大心細的潛水員,背後站著一群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

隨著人類步入21世紀,海洋開發成為各國競逐的目標,飽和潛水也成為和航天齊名的尖端技術。2000年,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不幸沉沒。由於不具備深海潛水作業能力,俄羅斯不得不求助於英國和挪威。這引起了時任上海打撈局局長葉似虬的深深思考。

在葉似虬帶領下,上海打撈人開始了艱苦的攻關。當時,上海打撈局只擁有一套1983年從法國引進的200米飽和潛水設備,且因為多年未用已經銹蝕嚴重。從修復這套設備開始,上海打撈局先後完成數百次壓力和密封實驗,起草了我國首部飽和潛水作業程序……

在國際上,飽和潛水300米只有少數國家掌握並進行封鎖的技術。比如在高壓下,氣體溶解於人體組織裏,易引發“氮麻醉”和“氧中毒”。由於空氣中的氮氧比例沒法改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拿氦氣替代氮氣,人工配製成比例適當的氦氧飽和氣體。

“隨著下潛深度不同,氦氧的混合比例精確到多少,不可能從別人的嘴裏聽説,只能靠自己摸索。”300米飽和潛水作業總指揮郭傑説。

依靠自主研發的飽和潛水技術,上海打撈局先後完成了番禺、西江、文昌等油田以及崖城氣田的油管更換和搶修工作,打破了外國公司在中國飽和潛水作業市場的壟斷地位。不斷刷新的“中國深度”,彰顯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決心。

向著500米深海再出發

目前,中國救撈系統正在加快發展飽和潛水成套技術,集中開展500米深潛技術的攻關,力爭實現救撈作業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500米飽和潛水作業,面臨著巨大的難題。一是完整性,包括潛水員健康生活。二是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要確保技術成熟,使一般人員接受培訓後也能使用。”葉似虬説。

潛水員們也在積極準備中。胡建説,飽和潛水員需要有非常好的體力和耐力,平時早上六點半起來跑步,做一系列體能訓練。如果黃浦江潮水高,就去潛水訓練,比如水下切割、設備維護等。下午學英語,為以後的海外業務提前做好準備。

最重要的支撐,還是潛水員挑戰深海的氣概和服務國家的意志。“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不管再苦再累,只要一穿上潛水服、戴上重重的帽子,責任感和榮辱感會立即出現,完成任務是腦海裏唯一的目標。”當過軍人的飽和潛水員李洪健説。

在年初的300米飽和潛水作業中,李洪健最後出潛,把鮮艷的五星紅旗親手插入313.5米深的海底。“插旗不是上級安排的任務,是我的‘自選動作’。在祖國浩瀚的深海裏插上五星紅旗,我深深感到了作為中國潛水員的自豪。”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