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4日電(記者駱曉飛)圍繞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産業,促進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和提升過剩産能就地深加工能力,青海省將進一步強化重點項目投資的“杠桿”調節作用,通過“總量控制”來化解産能過剩問題,優化工業經濟結構。 “化解過剩産能是青海今後一段時間永恒的主題。”青海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喬弘志説,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在重點項目投資領域,青海今後原則上將不再安排電解鋁、鋼鐵、鐵合金、光伏製造等項目。 喬弘志告訴記者,根據青海省現有的産業基礎和技術裝備狀況,青海的電解鋁産能將控制在450萬噸之內,水泥産能要壓縮到2000萬噸,鐵合金的産能不超過240萬噸,光伏製造硅材料不超過1.5萬噸。 受資源稟賦等條件的制約,青海工業發展結構偏重於重工業,輕重工業比例不協調,主要工業産品大多數為工業初級産品,資源和能耗較高,不僅産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而且産能過剩,落後産能淘汰難等問題比較突出。 自2010年以來,青海持續加大對落後産能的淘汰力度,並採取多項措施推動傳統産業進行技術裝備的升級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海工業結構中的矛盾,可是電解鋁、鐵合金、水泥等行業産能過剩、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弱的狀況卻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青海省經濟委員會行業指導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以來,青海省在電解鋁、鐵合金、水泥、碳化硅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標準均高於國家同期水平。電解鋁行業180KA以下電解鋁電解槽全部淘汰,骨幹企業主體設備、控制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鐵合金行業12500KVA以下鐵合金礦熱爐全部淘汰,並開發出了全國首臺全封閉自動化鉻鐵冶煉爐和全球首套鉻鐵冶煉高溫爐氣;水泥行業機立窯已全部淘汰完畢,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佔總生産線數量的60%。 “2011年至2013年,青海省累計淘汰各類落後産能近200萬噸,累計實現節約標煤100萬噸左右,也完成國家下達的各年度淘汰落後産能任務。但是從青海工業經濟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來看,部分行業的去産能化仍然需要漫長的時間。”喬弘志説。 為此,2014年,青海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印發電解鋁鐵合金等五個行業兼併重組和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底,青海省化解産能過剩矛盾工作要取得實質進展。 “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嚴格控制生産能力,行業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先進水平,産業結構實現進一步優化。這是基本的目標。”喬弘志説,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青海採取多個途徑同時施力,首先就是從項目投資上進行宏觀調控,嚴控新增産能,對産能過剩行業或潛在過剩行業,從項目審批、備案上把住關口。 其次,實施差別化政策,利用政策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産能過剩行業自願自主開展兼併重組、技術改造和延伸産業鏈。對産能過剩行業按期實施聯合重組、技術改造的企業優先給予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對不參加、未按期完成聯合重組、技術落後的的企業執行現行或“高來高去”的電價。 在重點項目的安排上,國家扶持資金將著力向重大技術進步項目、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延伸産業鏈的循環經濟項目以及新興産業項目傾斜。 “化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特色輕工等傳統産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技術進步項目和延伸産業鏈項目,是今後幾年青海要重點推進和支持的工業項目。”喬弘志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