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非洲是“輸血”加上“造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6 16:3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字體: 打印本頁

    最近幾天,國家總理李克強相繼訪問非洲四國及非盟總部。電視上可以看到,總理每到一地,歡迎的非洲朋友都是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還有,總理和非洲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合影,感覺也與眾不同--賓主雙方都是笑得那麼熱烈,那麼輕鬆,那麼開懷,那麼坦誠。

    這是繼去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非洲之後,中國領導人再次踏上非洲土地。此次總理出訪,還有紀念當年周恩來總理出訪非洲10國50週年的特殊涵義。

    並且,李克強總理還帶著許多厚禮--有新增的百億美元貸款額度,有千萬美元的無償援助,有1.8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此外還有産業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若干領域深化合作的許多工程項目。

    老友相見,氣氛融洽,場面熱烈,但是不出所料也出現了一些一貫看熱鬧的,説中國這是要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其實,這種説法不僅是對中國的污衊,而且是對非洲的歧視。難怪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聽不下去,反唇相譏。

    在歷史上,非洲深受殖民主義之苦。西方殖民主義者在幾百年間,從非洲無情掠奪金銀、鑽石、礦産、農産品甚至人口,貽害不淺,後遺症多多。一直到今天,非洲還是全球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大陸,很大原因就是拜西方殖民主義所賜。

    中國和非洲人民都最清楚,中非之間,不僅是朋友,而且是患難兄弟。中國和非洲都有悠久的歷史,都有古老燦爛的文明,都有勤勞勇敢的人民,也都有被掠奪被奴役的悲慘的近代史,都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鬥爭。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洲。這些共同點,使得雙方有著相似的驕傲,有著共同的苦難。榮與辱,傷痛與敏感,中非之間可謂“感同身受”。

    正因為此,從上世紀老一輩領導人開始,中非之間建立起來的友誼就牢不可破。中國哪怕在最窮的時候,也勒緊褲腰帶,幫助非洲兄弟修鐵路,建醫院,全力付出,不講回報。筆者恰巧認識多位有著“援非”經歷的工程和醫療領域老同志,他們當年援助非洲的幹勁、熱情和對非洲人民的真情,令人震撼,令人感動。非洲人民也最講情誼。那時候,中國在世界上被西方國家孤立,是非洲兄弟齊心把中國“抬”上了聯合國席位。幾十年來,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非洲國家也一向與中國站在一起,不講條件,休戚與共。因此,對非洲人民的友誼,中國同樣倍加珍惜。

    感情是可以隨著血脈傳承的。筆者好幾個去過非洲的朋友講,在非洲,只要説自己是中國人,哪怕只是因為有一副中國面孔,非洲群眾都很熱情,很親近。這種親近感,是發自內心的,是樸實真誠的。

    最近這些年,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提升。目前有2500家以上的中資企業在非洲經營,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在非洲大陸作用越來越大,引發某些國家的緊張情緒。但是,50年來中非人民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的友誼早已牢不可破。

    況且,中非之間又迎來了合作發展的大時機。當年,中國能力有限,援助非洲還需要“勒緊褲腰帶”,今天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拿出更多的技術和經濟力量與非洲國家攜手發展,況且我們還有發展的經驗。同時,非洲的發展正被全球矚目,也需要將其擁有的豐富的勞動力、物産資源和市場轉變為經濟提速的動力。中非之間互有抓手,互為動力,相得益彰。

    不過,在一些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眼中,看待中國和非洲合作的動機總是習慣性蒙上有色眼鏡。事實上道理很簡單,李克強總理用一句非洲諺語説得很清楚:獨行可能走得更快,但結伴才能走得更遠。幾十年來,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今非昔比。而一些人擔心自己的利益,以及在意識形態方面不願意兼容,因此不歡迎中國的崛起,試圖再次對中國實施壓制。因此,對於中非之間合作升級,他們不願樂見。

    對於這點,非洲人民很清楚。埃塞領導人穆拉圖就説,中國在處理國家間關係以及地區和國際事務時不把自己意志強加於人,而且在國外開展經貿和投資活動時不附加任何條件。事實正是如此,對於非洲,中國從來願意毫無保留地共享先進技術與發展經驗。此次李克強訪非提到在非洲建立高鐵研發中心,就説明中國援助非洲是“義”字當先,不是販賣産品,而是真正輸出技術和經驗,是“輸血”加上“造血”。在這點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隧道工程專家王夢恕也向媒體直言,建立高速鐵路研發中心,可能意在為非洲培養鐵路人才。

    非洲是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經歷相似、發展任務相近、精神追求相通。知冷知熱是兄弟。兄弟相親,旁人説三道四也枉然。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之説,不會讓兄弟睨于墻,只會讓人更看清中非之間兄弟之義,以及全球視角下國與國往來的遠近親疏。(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王海)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