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生産性服務業措施 力克服務貿易逆差短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5 10:04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打印本頁

    5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産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措施。

    會議指出,下一步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生産性服務,促進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儘管目前中國的貨物貿易為世界第一大國,但是在服務貿易方面,卻存在鉅額逆差,其中2013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達到1184.6億美元,同比上升32%,為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逆差國。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貿易室主任于立新指出,過去中國比較重視貨物貿易,在服務業貿易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大,比如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所需要的生産性服務只能從國外進口。這包括技術專利、諮詢、供應鏈的問題、轉型方案等。

    國務院部署生産性服務業措施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生産性服務,促進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一是加強新材料、新産品、新工藝研發應用,鼓勵設立工業設計企業和服務中心,發展研發設計交易市場。

    二是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加快標準化設施應用,推進第三方物流與製造業聯動發展。

    三是提高信息技術服務水平,促進工業生産流程再造和優化。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社會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

    四是推廣製造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産線等融資租賃,創新抵押質押、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發展戰略規劃、營銷策劃、知識産權等諮詢服務。

    五是鼓勵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大力培養生産性服務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部副主任俞華認為,目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佔經濟的比重只有40%左右,這與世界平均70%左右的水平差距大,國家重視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將給服務業以良好的條件。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要求,下一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減少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簡化審批程序,提高生産性服務業境外投資便利化程度,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有序放開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 生産性服務業主要是為企業服務,目前的確需要打破壟斷,比如金融、電信、運輸等行業,民營資本準入的門檻比較高,需要很多前置性審批,因此,“適當加大對這些行業的開放力度,對內外資開放,都有利於發展。”

    力克服務貿易逆差短板

    國家出臺促進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措施,有利於解決服務貿易逆差的短板問題。

    商務部數字顯示,中國服務貿易連續12年出現逆差。2010年服務貿易逆差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5%,2013年達到22%,此反映出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亟待提高。

    中國服務貿易不如國外發達國家,與過去重視不夠,以及相關稅費比較高有關。目前國家已經對物流、鐵路運輸、電信等領域實施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下一步有望在更多的領域實施降低稅負的改革,而生産性服務業應該有更小的稅負。

    中國現在要從製造業大國轉向製造業強國大國,金融保險、會展物流、分銷服務、品牌、諮詢設計、甚至運輸都是需要進口的。中國下一步拓展生産性服務業的空間非常巨大。

    而在解決服務貿易逆差方面,也有可借鑒的成功案例。

    比如浙江的文化出口、運輸、軟體、服務外包,都是順差。另一個是廣東,該省因為香港服務業移到深圳、珠三角,香港的服務業出口帶動了廣東的服務業出口。上述兩省,生産性服務業順差都是由市場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于立新認為,國家發改委應該將宏觀經濟管理的側重點轉移到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商務部的協調作用遠遠不夠需要。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下一步完善促進生産性服務業的財稅、土地、價格等相關政策。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等生産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

    儘快將“營改增”試點擴大到服務業全領域。鼓勵金融機構採取多種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配套措施,為生産性服務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目前中國服務進出口逆差主要來自旅遊、運輸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保險服務領域。

    而上述旅遊業等則屬於生活性服務業,旅遊還涉及到各種消費的因素。為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繼續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在抓緊落實健康、養老服務和信息消費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時,圍繞群眾迫切需要,採取有力措施,豐富文化、醫療、旅遊等服務供給,提高服務水平。使生活性、生産性服務業協同並進,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記者 定 軍 張淼淼 張夢潔)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