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部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2 09:21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 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新局面
——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
環境保護部部長 周生賢
(2014年5月20日)

     今天召開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是經張高麗副總理批准的。張高麗副總理十分重視,會前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環保部門和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取得的明顯成效,要求學習推廣浙江生態省建設經驗,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認真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學習推廣浙江省大力開展生態省建設的鮮活實踐,交流湖州等地方加強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經驗,帶動更多地區廣泛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剛才,黃旭明副省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並介紹了生態省建設情況,湖州市、珠海市、張家港市和成都市溫江區的同志作了經驗交流發言,反映了生態興則地方興、經濟興的規律,反映了不同地區在一定時期所做的工作,講得都很好,聽了很受啟發。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

    一是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

    二是作出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

    三是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用生態文明的理念來看環境問題,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搞好頂層設計,從生産、流通、分配、消費的再生産全過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形成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李克強總理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結構和環境換速度,在保護生態中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四是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空間,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科學佈局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生態紅線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列入後全黨全國就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五是認真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加強污染物減排,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張高麗副總理指出,必須採取穩、準、狠的措施,重拳出擊、重點治污。

    六是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要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是終身追究。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切實做到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這些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理論的豐富完善與拓展深化,是提高我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目標指向與現實要求,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思想武器與根本遵循。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環境保護部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任務分工》,把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特別是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分解細化成16項任務,落實到分管部領導和相關責任單位。經過認真學習和深入研討,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更加清醒。生態文明建設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是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二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根本要求的領會更加深入。必須正確處理一對關係,即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一種觀念,即生態保護紅線觀念;積極探索一條新路,即環境保護新路;著力解決一個問題,即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完善一套制度,即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三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任務的把握更加清晰。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搞好頂層設計;立足再生産全過程,制定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強化制度建設,構建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激勵約束機制;發揮生態文明建設主陣地作用,用新思路新舉措推動環境保護新發展。四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擔當更加堅定。環保部門要用生態文明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做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二、著力構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四梁八柱

    在2011年12月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我提出“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抓好四件大事:一是以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為實踐主體,豐富完善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二是以修改《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全面構建環境法律法規框架;三是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理順健全環境保護職能和組織系統;四是以完成節能減排為主要任務,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這四件大事的有序推進,推動“十二五”以來環境保護事業持續發展。

    隨著實踐和認識的不斷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面臨一些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站在推進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著力構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四梁八柱,做到綱舉目張。四梁八柱是一個形象説法,用來描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宏觀性、系統性、輪廓性的整體架構。它既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化,也是各地區和環保部門一段時期以來探索實踐的總結概括;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既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既是定量的,也是定性的,是宏觀與微觀、實踐與認識、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高度統一。

    一是以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為實踐主體,進一步豐富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指明了方向,豐富了內涵。我們既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治理污染的經驗教訓,又要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改革創新,發揮體制和制度優勢,儘量縮短污染治理進程,努力改善環境質量,造福全體人民。

    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必須用新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用新的視野把握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機遇,用新的實踐推動環保事業取得更大成效,用新的體制保障環保事業持續推進,用新的思路指導當前謀劃未來,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社會發展,使經濟社會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多贏。

    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的根本要求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方針,利用好環境保護對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的著眼點是加快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從單純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轉變,從單獨控制個別污染物向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轉變,統籌協調污染治理、總量減排、環境風險防範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關係。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迫切需要提高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當前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很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環境治理體系不完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高是深層次原因。以提高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重點,儘快把環保部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工作本領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才有可靠的基礎和保障。

    二是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為龍頭,形成有力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武器。《環境保護法》是環境領域內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在理念、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創新。在創新理念方面,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列入立法目的,提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和保護優先的基本原則,明確要求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在完善制度方面,要求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制定經濟政策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建立跨區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實行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建立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機制。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和經濟政策,明確提出了財政、稅收、價格、生態補償、環境保護稅、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重污染企業退出激勵機制,以及作為綠色信貸基礎的企業環保誠信制度。在多元共治方面,不僅強化了政府環境責任,還新增專章規定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賦予公民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並明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社會組織範圍。在強化執法方面,首次明確了“環境監察機構”的法律地位,授予環保部門許多新的監管權力。這既是權利,更是義務、責任和擔當。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出臺為進一步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要廣泛宣傳。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舉辦講座、發表文章、編寫書籍及宣傳圖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新規定新要求,大力增強社會各界的環境法治意識。

    要組織培訓輪訓。協調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組織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學習貫徹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組織開展對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培訓輪訓,熟悉並掌握新制度新措施,全面提升相關人員依法決策、依法管理水平。加強對企業單位及其負責人培訓,提高企業單位環保守法自覺性。

    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等專項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環境標準建設。及時總結新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組織制定相關執法解釋、指導意見及配套措施,確保實施工作有序進行。

    要做好實施基礎工作。研究制定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新措施的執法規範。配合組織人事部門制定完善環境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的具體規定,將政府責任落到實處。加強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司法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做好公益訴訟、行政拘留、環境刑事案件辦理等工作的協調和銜接。配合紀檢監察機關做好行政追責的有關工作,明確環保部門應當承擔的責任範圍和形式,確保環保工作正常有效開展。

    三是以深化生態環保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的環境保護組織制度體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保障。生態環保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舉措,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快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其主攻方向和著力點是建立和完善嚴格的污染防治監管體制、生態保護監管體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制、環境影響評價體制、環境執法體制、環境監測預警體制。

    深化生態環保體制改革,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從再生産全過程著手,從形成山頂到海洋、天上到地下的所有污染物嚴格監管制度和一體化污染防治管理模式著力,主動遵循、準確把握生態環境特點和規律,維護生態環境的系統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生態環境監管的統一性和有效性。對於方向明確又立即可行的,要加快推進;對於認識還不深入,但又必須推進的,要加強調查研究,大膽探索,有的要先行試點;對涉及面廣、基礎又很薄弱,需要中央決策的,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思路。

    通過體制創新,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對所有污染物,以及點源(礦山等)、面源(農業等)、固定源(工廠等)、移動源(車、船、飛機等)等所有污染源,大氣、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所有污染介質,實行統一監管。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切實加強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執行國家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監督,糾正其執行不到位,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的不當干預行為。

    改革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環境保護部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工作要點、任務分工方案和各專題工作班子方案已經明確,要加快節奏,加大力度,確保今年十項改革重點任務全部落地。這十項任務包括:一是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二是及時公佈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三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四是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五是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六是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七是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八是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九是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開展國家環境資産核算方法體系研究;十是發展環保市場,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其中,提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是塊硬骨頭,要集中力量,善借外腦,拿出高質量、有見地、能落地的方案,下半年儘快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

    四是以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抓手,構建改善環境質量的工作體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是各級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面對艱巨複雜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既要從容淡定、科學理性,又要敢於擔當、有所作為,既要打好攻堅戰,也要打好持久戰,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用鐵規鐵腕強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實際行動逐步改善環境質量。

    繼續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做好源解析這個基礎,抓住産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

    強化水污染防治。編制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抓“兩頭”、帶“中間”,在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較好水體穩定達標、水質不退化的同時,集中力量把劣V類水體治好,尤其是消滅一批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高的城鎮黑臭水體,帶動一般水體污染防治。推進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綜合防控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抓好土壤污染治理。編制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監督管理,切斷各類污染源;深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實施土壤修復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加強污染場地開發利用監管,維護人居環境健康。深化以獎促治政策,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用好環境執法和信息公開兩個手段。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做到“三不”、“三直”,即“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保持執法檢查高壓態勢,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及時公開環境質量監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違法案件及查處等方面的環境信息,主動向社會通報環境狀況、重要政策措施和突發環境事件及其應急處置信息,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這四大體系,也是我們向污染宣戰的行動指南、有力武器、組織保障和重大舉措。向污染宣戰,反映了黨的意志、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向污染宣戰內在一致,兩者統一于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必須向污染宣戰;向污染宣戰,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會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構建好這四梁八柱,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新格局,環保部門使命光榮,責無旁貸,要做到馳而不息、持之以恒、幹有所成。

    三、深入總結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效和經驗,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加以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抓手,是實踐環保為民惠民的生動體現,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充分肯定,得到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真心歡迎。

    (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高度重視生態省建設的重要論斷和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浙江省工作期間,就啟動了生態省建設。李克強總理在遼寧省工作期間啟動了遼寧生態省建設,張高麗副總理在天津工作時啟動了天津生態市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工作期間,明確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強調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在浙江省工作期間多次指出,建設生態省是一個全局性、長遠性、戰略性的重大決策,直接關係到浙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係到浙江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係到浙江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護環境、建設生態省,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功德無量的大事;發揮生態優勢、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2006年到湖州南太湖調研時進一步指出,既要保護生態,也要發展經濟,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強調南太湖開發治理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構建浙江省生態屏障。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生態省決定,制定實施《浙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成立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書記任組長、省長任常務副組長,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工作機制,為生態省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建立嚴格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機制,每年下達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任務書,開展中期評估與專項督查,年底進行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實績和領導幹部任用與獎懲的重要依據。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制定《浙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試行)》,對縣(市、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全面量化評價,落實各級領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完善相關的工作機制,著力構建組織協調、指導服務、督辦、考核激勵、全民參與、宣傳教育等六大推進機制,強化跟蹤督查和示範引領,深入探索並豐富生態省建設實現形式與內容。

    十多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省方略,一張藍圖抓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省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二)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1995年,環保部門啟動實施生態建設示範區。2000年以來,環保部門以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生態工業園區等6個層級建設為主要內容,構建工作體系、制定量化指標、出臺管理規程,積極推進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目前,全國有16個省正在開展生態省建設,1000多個縣、市、區在開展生態市、縣建設。從全國來看,已形成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梯次推進格局。東部沿海地區自北向南,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全面展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和福建連成一片;中部穩步推進,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省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活動正在大力實施;西部地區四川、陜西、貴州等省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開局良好,形勢喜人。

    經過各地多年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形成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成果,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浙江省從2004年開始,持續開展“811生態環保專項行動”,強力推進重點流域區域、行業企業污染整治,對鉛蓄電池、電鍍、印染、化工、製革、造紙等六大行業進行重點整治,實施騰籠換鳥、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遼寧省啟動環境保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十大專項工程,通過嚴格環境準入,促進鐵合金、焦化、電石等行業提標升級。山西省抓住進行資源型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機遇,大力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九大戰略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江蘇省率先在全國制定出臺省級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出15種類型生態紅線區域,出臺補償政策和管控制度。天津市出臺《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明確紅線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建設活動,黃線區內從事各項建設活動必須經市政府審查同意。福建省對河口濕地、沿海紅樹林採取重點保護,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5.95%,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寧夏回族自治區優化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格局,形成以寧東、石嘴山為主的重點開發區,以沿黃經濟帶為主的優化開發區,以大六盤生態系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的限制開發區,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等為主的禁止開發區。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四省(區)正積極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試點工作。在國土空間開發中,要高度注意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沿江開發中的環境問題,把好環境關口。

    三是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天津市自2008年開始,連續實施兩輪生態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清新空氣、清水河道、清潔村莊、清潔社區、綠化美化“四清”行動,不斷改善生産生活環境。海南省強化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加強海域、海島、海岸生態整治修復,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江西省劃定源頭保護區,建立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辦法,推進“五河一湖”和東江源頭保護,確保鄱陽湖“一湖清水”。四川省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由2000年40.3%上升到70.5%,涌現了雙流、浦江、大邑等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先進典型。

    四是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貴州省正在制訂《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將為生態文明建設及示範創建提供有力法律法規保障。河北省對全省七大水系201個斷面實施跨界斷面水質責任目標考核,並與財政轉移支付挂鉤。天津市調整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提高資源環境指標權重,充分發揮考核考評正能量作用。湖北省創新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制定全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和評價標準。河南省推進生態市、生態縣創建制度化,半數省轄市正在編制生態市建設規劃,全省45%的縣已啟動並開展生態縣建設。安徽省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和機制的頂層設計,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細胞工程。

    各地開展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的實踐,歸納起來,主要有四條經驗:一是堅持黨政主導、環保牽頭、社會參與,系統構建示範創建的推進機制。二是堅持環境優先、綠色發展,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共贏作為示範創建的鮮明導向。三是堅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切實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四是堅持工程帶動、嚴格考核,確保示範創建具體化、責任化、時限化。

    (三)中央批准更名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2013年6月,中央批准將“生態建設示範區”正式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這是中央對環保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生態建設示範區”為平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進一步發揮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主陣地作用的殷切希望。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相對生態建設示範區而言,是全面深化和提標升級,實現了質的提升與超越。在認識理念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立足於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新高度,來審視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基本內涵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為目標,在價值取向、建設目標、基本原則、實現途徑和保障舉措等方面,更全面、系統和深入。在建設內容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強調在區域內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和生態化“五化”同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系統建立安全的生態空間、發達的生態經濟、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度的生態生活、完善的生態制度和先進的生態文化等六大體系。在方式方法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大都以地方黨委政府為主導,環保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動,不僅借助必要的行政手段,更強調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法規引導推動。

    中央批准更名後,環境保護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的意見》,出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指標(試行)》,設定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制度和生態文化等五方面28項指標,各項工作在積極有序推進。

    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特定區域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支撐不充分。對分區域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不夠,分類管理有待加強。二是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不足。生態補償機制尚不健全,“以獎代補”、生態環保項目和資金向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傾斜等激勵機制尚未到位。三是對地方的指導有待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有詳細的指標體系以及明確的申報、評估和考核要求。各地對指標內涵、考核要求理解有差異,在具體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四是工作開展尚不平衡。從地域分佈上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的,大多在沿海和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較少;從工作力度來看,一些地區形成了紮實推進、上下聯動、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也有一些地區的工作進展緩慢。此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考核週期較長,從啟動到最終命名往往要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工作週期銜接性不強,影響了部分地區積極性、主動性。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解決。

    (四)全力做好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各項工作

    發展無止境,生態文明建設也無止境。要全面規劃、統籌安排,切實做到想抓、能抓、真抓、善抓。現在,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總體上結束了階段性的試點示範,進入了在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全面推進、拓展提升、深化固化的新階段。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作為,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為統領,充分發揮地方首創精神,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省情又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途徑新模式,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格局、經濟結構、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越來越多的美麗城市鄉村成為創建示範樣本。當前,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生態省是推動省域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和樣本,工作重點在市縣、在基層,必須繼續把它抓緊抓好,爭取早出成效,出好成果。希望浙江、福建、江蘇、遼寧、天津等16個正開展生態省建設的省(區、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要求,發揮生態文明建設領跑者作用,進一步明確創建目標任務,豐富創建內涵,拓寬創建領域,加快形成示範創建有效構架。

    二是儘快實現提檔升級。這次會議宣佈對通過驗收的37個生態市、縣(區),直接命名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市、縣)”。對此前已命名的生態市、縣(區),要抓緊復核後,按此更名。環境保護部將儘快明確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等條件較好、實力較強的地區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標準的時間表。各省、自治區也要對所轄市、縣做出相應的明確要求。要抓緊修改完善相關指標體系、標準和管理規程,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規範化和制度化水平。

    三是加強跨部門協作配合。應該説,一些開展生態省、市、縣建設的地區開了個好頭,提供了樣板。比如,浙江省率先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由環保部門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事務。這個模式行之有效,後來很多省(區、市)都學習採用。我們要努力構建上下左右、橫向縱向協同聯動的創建格局,形成推進示範區創建的強大合力。

    四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們將面對越來越多理論與實踐挑戰。比如,“五位一體”如何落實到位?“四個融入”怎樣全面實現?“五化”並舉怎樣確保?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産生活方式怎麼來構建?産業的生態化和法律的生態化怎麼來推進?環保産業發展如何推進,第三方治理和服務模式如何構建等等。要借助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這個平臺,對這些問題加以研究和探索。其中有些問題不是短期所能解決的,需要長期面對,進行反復研究、實踐、總結和深化。環保部門要走在前列,精心組織,主動參與,提高推動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

    五是切實強化“細胞工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通過強化“細胞工程”,開展各種活動和行動,讓生態文明建設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廠,鼓勵更多公眾參與。及時宣傳推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的做法、成效和經驗,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適時啟動重點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工作,推動節能減排,促進清潔生産,建立和完善企業環境行為自我約束機制。抓緊研究制定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模式、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建立一批重點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同志們,“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改革創新的勇氣,以抓鐵有痕的幹勁,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聚焦突出問題,全面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新局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早日享有優美的生産生活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