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0日南京市決定街巷違停均由城管貼罰單以來,截至21日,該市主城區城管開出罰單4500張,清拖違停3000多輛。 儘管社會各方對於該不該讓城管參與貼罰單尚存疑慮,但南京的實踐表明,城管參與車輛違停管理,大大彌補了交管部門警力不足,效果十分明顯。不過,短短十來天就開出罰單4500張,平均每天數百張,這固然説明一些車主不自覺,違停現象比較嚴重,但也有人擔心,如此高頻率的罰單,會不會是“罰款經濟”下的“蛋”? 這種擔心源於人們對既往新聞的記憶。曾幾何時,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的地方創新了諸如讓工資與罰款挂鉤等強化執法力度的激勵機制,可是,由於制度設計不健全,執法為民最後變成了執法為罰,創新沒有催生城市治理水平的質變,卻産生了各種形形色色的“罰款經濟”。現在,城管也能參與貼罰單了,這一創新會不會重蹈覆轍? 要消除這種顧慮,有關部門首先必須強化“創新為民”的理念,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城市更美好,讓市民更舒心,而不是別的什麼創收或者“罰款經濟”。為落實“創新為民”,必須把執法為民、管理為民的理念深深烙進每一位城管的腦海,同時禁止個人利益與罰單多少挂鉤,在機制設計上根本消除執法為罰的存在基礎。同樣是5月22日消息,為鼓勵拼車,無錫市建立了全省首條拼車專用車道,引起各地車主“羨慕嫉妒恨”。這是因為很多車主都想拼車,可因為政策不允許,願景一直未能達成。值得深思的是,儘管有專家表示,拼車專用車道在很多地方都有條件推行,但一些地方仍然堅持認為,無錫的創新“無操作性,暫不考慮”,這就讓人納悶:為什麼城管貼罰單、停車階梯收費等城管創新很容易推行,而“拼車專用道”、“自行車綠道”、“公共自行車”這類創新卻舉步維艱,莫非區別在於有的創新有利可圖,有的創新無利可攬? 有利可圖就積極推進,無利可攬則漫不經心,這樣的管理不是老百姓需要的管理。城市管理創新理應強化為民意識,以百姓需不需要、樂不樂意、答不答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相信,假如“創新為民”落到了實處,人們就不用擔心城管貼罰單會變味跑偏,也用不著揪心“拼車專用道”、“自行車綠道”、“公共自行車”總是步履維艱。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