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機制、補短板、守底線——今年以來中央惠民生舉措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7 16:1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張曉松、韓潔)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抓穩定、促發展、順民意的高度,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守底線,在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棋盤上頻頻落子佈局,相繼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新舉措。

建立機制,完善制度,織密民生“安全網”

去年從揚州大學畢業後,蔡生忠一度為就業問題苦惱。如今,他決定選擇自主創業這條路,利用自己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成立一家網絡公司。

“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後,創辦公司不再受資金限制,就算暫時沒什麼資金,我們也可以利用知識、技術優勢進入市場。”他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中央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全面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延續並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稅收政策、簡化高校畢業生就業落戶手續等制度設計,以創業帶動就業,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平穩。1至4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73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3萬人。

“改革優化了制度,制度保障了民生。”據北京法學院教授蔣大興測算,註冊資本登記制改革實施首月全國新登記企業30萬戶,僅此一項就可增加就業300萬人。

把加大投入與完善制度有機結合,增強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是今年民生工作的一大新亮點。

除就業外,中央以“一馬當先”的改革精神,正著手推進多項民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意在織密民生“安全網”——

國務院同意建立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縮小差距將成近期收入分配改革一大重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大制度宣告合併,預示著全體人民將公平地享有基本養老保障;以醫療、醫保、醫藥三聯動為標誌,醫改向縱深推進,百姓將得到更多的醫改“紅利”……

加大投入,補齊短板,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復旦大學今年將招收超過300名農村戶籍學生,約佔招生總數10%;天津大學將重點選拔全國832個國家級扶貧縣、集中連片特困縣中學的優秀農村學生;清華大學“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招生人數將從去年的60人增至240人……

近期,全國多所著名高校面向“寒門學子”啟動了專項招生計劃,並出臺了與招考方案配套的學費減免與獎助學金政策。

“促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有助於社會縱向流動,使更多農村孩子感受到希望。”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説。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教育、醫療、環境等民生短板越發凸顯出來,暴露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不協調、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不匹配。

針對這些問題,中央多次強調,要千方百計補齊短板,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特別是今年以來,一項項政策密集出臺、一筆筆資金及時撥付、一批批工程積極推進,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將提高到人均320元,發揮扶危濟困作用;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將安排700多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並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財政部表示,年內將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

守住底線,雪中送炭,民生工作堅持“底線思維”

2014年新年伊始,中央決定,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10%,並向其中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適當傾斜。

“這已是我國連續第十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將使7400萬企業退休人員從中受益。”東北財經大學教授肖興志指出,柴米油鹽的生活壓力讓許多退休職工希望養老金能年年漲點,中央的決策回應了百姓“老有所養”的基本願望。

今年以來,中央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堅持“底線思維”,決定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雪中送炭、守住底線的民生措施——

為使百姓“住有所居”,年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480萬套;為使特困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提高城鄉低保水平,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為使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儘早脫貧,明確時間進度,實行精準扶貧,年內使農村貧困人口再減少1000萬人……

今年68歲的特困戶張道延不久前搬進了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桐木嶺的廉租房內。對於這位孤身一人、沒有固定經濟收入的老人來説,能夠住進政府出錢蓋的樓房,讓他感到“晚年有了保障,心裏很踏實”。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今後一段時間,財政收入增長將轉向中速,必然帶來支出壓力,但民生始終是支出重點。同時,民生支出將守住底線、突出重點,民生工作將盡力而力、量力而行,更多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