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漸成面向東盟國際航運樞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7 16: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寧5月27日電(記者熊紅明、華曄迪)27日上午,北部灣畔的防城港風平浪靜。越南籍貨輪“海龍27”號靜靜地停靠在防城港碼頭的8號泊位,待2000噸豆粕裝載完畢,它將駛回越南海防港。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如今的防城港已從一個小漁村經成為中國西部第一的億噸大港、面向東盟的國際航運樞紐和港口物流中心。  

“防城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距離東南亞最近的港口,自古以來在中國與東盟的航運貿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在防城港海邊潭蓬村出生長大的港城人,防城港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佰升對防城港古代海運歷史的研究靈感來自距離他家祖宅不遠的潭蓬古運河。

潭蓬古運河長約2公里,東西走向,是我國少有的海上古運河。在古運河的石壁上,仍然保留著“鹹通九年三月七日”等古代石刻。這裡早在1981年就成為廣西的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文獻記載,潭蓬古運河早在公元一世紀開始開鑿,直到公元860年(即唐鹹通九年),才由安南節度使高駢募工鑿通。”楊佰升説,運河投入使用後,來往船隻可繞過江山半島,不但縮短了15公里的航程,還避開了江山半島南端白龍尾的滔天惡浪。《唐書;高駢傳》記載以“舟楫無滯,安南儲備不乏,至今賴之”,記錄了潭蓬古運河在中國與越南海上貿易中發揮的歷史作用。

防城港的白龍尾在當地漁民眼中,是令人生畏的海域。這裡巨浪起伏,暗流洶湧,人們用“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來形容這裡的水文環境。在白龍尾附近的海灘上,人們常會在漲潮大浪過後,撿拾到印有青藍花紋的古代瓷碗、瓷盤碎片。

“這些瓷片經過鑒定有的是唐宋時期的,燒制工藝來自中原。”楊佰升説,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特別是唐宋以前的航海,受到造船工藝、航海技術和後勤補給的限制,滿載絲綢、瓷器的船隻只能在距離海岸不遠的水域沿岸航行,“白龍尾的巨浪和暗流常令船隻傾覆,這也就是唐代為何要修鑿潭蓬運河的原因,而偶爾從海底現身的瓷片則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留給了後人”。

“防城港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港口城市,我們將通過加快港口建設和産業聚集,通過改革創新,探索沿邊開放開發新模式和新經驗,海陸並舉融入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防城港市委書記金湘軍介紹,2013年,防城港已建成泊位121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3個,年吞吐量達到1.06億噸。

責任編輯: 葛燕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