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秸稈禁燒倒逼廣開“綜合利用”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9 15:2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合肥6月9日電(記者姜剛)正值麥收關鍵時期,秸稈去處引發關注。記者日前走訪安徽皖北小麥主産區了解到,與往年“火燒連營”不同的是,禁燒倒逼皖北麥區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探索出秸稈資源化利用、商品化收集、産業化增值的多條路子。

    採訪中,基層幹部群眾紛紛表示,抓秸稈禁燒是好事,如果還繼續燒下去,帶來的危害太大了。“往年一到麥收時節,焚燒秸稈給大家帶來的是烏煙瘴氣的環境。”安徽太和縣農委主任張曉飛告訴記者,不僅空氣污染嚴重,而且火災、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

    記者了解到,為有效防治大氣污染,安徽省今年出臺《2014年全省秸稈禁燒工作方案》,要求環保、公安、農業等部門聯動,以禁燒倒逼秸稈的綜合利用。

    粉碎還田是秸稈資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這裡秸稈粉碎還田率達到60%,麥茬高度保持在10厘米以下,這樣不僅保持了土壤營養成分,也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安徽碭山縣官莊壩鎮黨委書記尉成輝表示,各級財政都大力支持秸稈粉碎還田,如直接粉碎還田一畝補貼20元;每建一個沼氣池補貼100元;種植食用菌一畝補30元。

    秸稈打捆這種商品化收集方式,也讓秸稈變廢為寶。武升紅是安徽蕭縣王寨鎮王寨村的一名打捆專業戶。他購買的打捆機價格約20萬元,財政補貼了6萬多元。以現在一天打捆的秸稈量計算,每天收入大概為5000元,預計成本一年就能掙回來。

    武升紅説,他免費幫農戶將秸稈打捆收走,集中賣到當地的儲草廠,草廠集中收購打捆的秸稈,並進行二次打包,然後銷售到造紙廠、發電廠,也能當做飼料賣給養殖戶。

    作為燃料實現産業化增值,是秸稈利用的又一途徑。在蕭縣一家新能源公司裏,成堆的秸稈堆放在倉庫,等待變成能燃燒和做飼料用的壓縮小炭塊。據這家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特意購買了2臺打捆機去田間地頭,收集麥秸稈作為壓炭塊的原料,也有一些打捆戶將秸稈集中打包送過來。在今年夏收中,公司已收集了30多萬斤秸稈。

    安徽省農機局副局長縱風雲表示,對秸稈的綜合利用是眾望所歸的,但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因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給許多農戶收集秸稈帶來額外的勞動量;儲草廠的位置偏遠,使打捆戶成本增加讓不少人放棄收購等,有待在實踐中逐步破解。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