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姜偉超 周暢)隨著湖南耒陽假低保事件進一步曝光,農村低保亂象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讓生活困難的群眾切實享受到低保政策,對假低保不僅要嚴查,更要嚴懲。 死人保、富人保、關係保、福利保……作為困難群體最後一道保障的低保金,成為一些人垂涎的“唐僧肉”。近幾年各地加大假低保清查力度,虛假騙保不斷被查出,但仍層出不窮。近日查出的湖南耒陽一村支書竟然為本村12人違規辦理低保,其中8個是其親屬,還包括已經去世的父親,而村裏要養活智障兒子的貧困老人卻常年無法得到低保救助。 一些地方還出現村幹部辦理低保時強收手續費、應保未保、違規納保、篡改民主評議會議記錄、添加低保對象名單等現象;而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則因各種原因輕易“放行”。低保之所以屢屢“失守”,除了把關不嚴、審查不力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違法成本低。 我國法律對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騙取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行為的處罰早有明確規定。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解釋,明確騙社保按詐騙論處,以統一對現實中騙保行為的處理。然而從已經曝光的低保案件看,對騙保行為往往多采取停保和清理措施,涉事村官及相關負責人多是受到不同程度的紀律處分。隔靴搔癢式懲罰,顯然無法打消假低保始作俑者騙保取利的衝動。 予其懲而毖後患。讓低保真正起到保障生活底線、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對虛假騙保的查處“動真格”。目前湖南耒陽市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低保事件立案調查。社會期待在嚴密低保申領程序、清理不合格低保的同時,對於涉案村官、當事人及相關部門涉事人員嚴肅依法懲處。只有用法律和制度堵住騙取低保的漏洞,才能讓低保的公平底線不至於失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