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合作新里程之一:互動增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9 18:3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劉雲非) “中國總理李克強週二在溫莎宮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了會晤,皇家禮遇凸顯英國對與中國商業與政治關係的重視。”美聯社發自倫敦的一篇報道如此評價李克強的英倫行。

本週一,李克強啟程赴英國和希臘訪問,其上任以來的第三次歐洲行令國際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在全球政經格局深度調整和經濟復蘇乏力之際,中歐提升全方位合作無疑具有全球影響,也給雙邊經貿關係賦予新的含義——從“穩定器”到“助推器”。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到此次李克強歐洲行,短短3個月內中國領導層遍訪法國、德國和英國等歐盟大國,中歐關係持續升溫傳遞出清晰的信息——合則兩利、合則共贏。

從雙邊層面看,剛擺脫債務危局的歐洲經濟仍是欲振還休,歐洲央行前不久出臺的貨幣新政力圖消除歐元區通縮風險,“拼經濟”成為歐盟第一要務。對中國而言,正處轉型期的經濟下行風險不容忽視,結構改革任重道遠。中歐兩大經濟體攜手,實現經貿合作深度對接,打通兩大市場,能給各自增長增添強勁動力。

從國際層面看,世界經濟復蘇之路坎坷,面臨通脹水平偏低、金融市場波動和地緣政治等風險,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勢分化更增添了不確定性,世行前不久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中歐打造經貿合作“升級版”將帶來正面外溢效應,利好其他經濟體並助推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此外,中歐合作也有利於國際戰略平衡與穩定。

眾多海外媒體和觀察人士也試圖透過李克強訪英豐碩成果洞悉中歐經貿關係新趨勢。路透社的報道指出,兩國簽署鉅額協議,能源和金融在貿易議程中佔主導地位。李克強此行旨在加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歐洲金融中心之間的經濟關係,超越在西藏問題上的爭執。

法國《費加羅報》則將報道重點放在中英經貿合作契合點上:(英國首相)卡梅倫稱頌“英國是歐盟中對中國投資最開放的經濟體”,而李克強稱讚雙方是“共同增長的合作夥伴”。報道説,倫敦向中國資本張開臂膀以為其基礎設施融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同倫敦金融城達成協定向英國高速列車、未來核電站開發和電信項目投資。此外,倫敦金融城可能成為中國境外人民幣交易的選擇。

數據顯示,去年中歐貿易額達5591億美元,歐盟連續10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去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6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9%;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36.2億美元,增長6.2%。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貿關係之一,中歐經貿往來正從互補走向互融互通,相互投資和金融合作成為“催化劑”,中英經貿合作軌跡提供了啟示。

2013年中歐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將各自發展規劃對接,雙邊經貿合作藍圖展現:打造亞歐大市場,創新合作模式,朝著聯合生産、聯合研發、聯合投資、共同開發第三國市場方向邁進。此外,未來投資和自貿協定的達成,將進一步釋放中歐經貿合作潛力。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經貿合作是李克強訪英重中之重,但這僅僅是直接和短期目標。如果將訪問置於近期國際地緣政治發展大背景下來看,其意義遠非僅僅止于“言商”,訪問的深層意義是大國外交的重要一環,即講明中國在國際大格局中的立場、闡述國際和平與發展過程中中國的根本利益和底線。這一評論頗具慧眼。在對歐關係中,中國不僅“言商”,更“言情”、“言義”。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