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劉錚、吳雨、李延霞)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金融風險在某些地區、行業或時點上有所積聚,防風險任務凸顯。 24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務院關於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當前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部分領域或地區的金融風險還比較突出。 部分企業債務率過高,需穩定總量優化結構、進一步做好服務實體經濟工作 長期兩位數高增長的中國經濟,最近兩三年減速換擋到7%至8%新區間,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實體經濟的風險在金融領域有所體現。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報告中説,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體系運行穩健,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經濟發展穩中有憂,穩中有險,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部分領域或地區的金融風險還比較突出。 部分企業債務率過高,成為金融風險防範的重點之一。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告訴記者,由於前些年投資過度擴張,加上直接融資渠道不暢,不少企業債務負擔較重。 為防範和化解這方面的風險,報告明確下一階段要穩定總量、優化結構,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工作。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引導金融機構有效配置信貸資源,為穩定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繼續改善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居民住房消費的金融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建議,貨幣政策要在堅持總量穩定、逐步消化前期刺激政策風險的同時優化結構,加大差別準備金率實施力度,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金融業結構也要進一步優化。報告提出,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推動企業股權融資,降低杠桿率。 “要跳出銀行貸款看問題,把更多目光投向發展直接融資,把股票、債券市場發展好。同時大力發展民營中小銀行,讓中小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建言。 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上升,加強風險排查、及時化解處置 隨著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部分産能過剩行業面臨淘汰落後的艱巨任務。報告把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上升作為當前金融風險的又一防範重點。 今年國家要淘汰鋼鐵産能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面對大力度的政策和嚴峻的市場,相關企業經營面臨持續困難。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鋼鐵、船舶、電解鋁、光伏等産能過剩行業信貸資産質量下降問題比較突出。 報告明確提出,下一階段要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力度。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對經營難以為繼且産品缺乏競爭力的“僵屍企業”和項目,要實施破産或兼併重組。 “調結構必然要付出代價,不良貸款上升不奇怪,而且從總體上看目前這些行業的貸款比重不是很高。”連平説,要區別對待,對經營情況良好的要繼續對技術産品升級和兼併重組給予支持。 銀監會此前已經明確表態,銀行業決不能等待觀望、把問題往後拖,更不能因為短期內可能産生不良貸款而阻礙産能嚴重過剩調整大局、延誤推動化解時機。 “在結構調整中,必然有一部分做得不好的企業被淘汰,這樣好的企業才能得到好的資源配置得到好的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前提是經濟的基本面穩住,穩增長的各項工作要做到位。”王忠明説。 高收益理財産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疏堵結合強化監管協調、深化金融改革 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日益活躍,在滿足多層次金融需求的同時,也暴露出業務不規範等問題。報告把高收益理財産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列為當前金融風險的表現之一。 儘管不能將理財産品全歸為影子銀行,但部分規避監督和實現監管套利的理財業務已成為監管部門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重點。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認為,有的理財産品銷售存在隱瞞風險、誇大盈利預期等問題,有的資金來源與運用的期限過度錯配,還有部分産品作為信貸替代品投向了限制性行業和領域。而且影子銀行融資鏈條複雜,從而推高了資金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對影子銀行的風險不宜過分誇大,剛性兌付的打破有利於引導投資者更加理性,但要防範大面積違約。實際上,監管層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加強理財資金投資管理,強化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防火墻等。 “對影子銀行要分清主體。主體是真正的市場仲介的,應當規範發展;是大銀行和大企業倒手資金的,不能允許。”連平認為。 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僅靠“堵”是不夠的。要認清影子銀行存在的原因,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 “根本辦法是要深化金融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放開市場準入、發展多層次金融體系,創造更高效的金融環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直接融資渠道,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工具。”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