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6月25日電(記者 呂曉宇、陳忠華)“噸鋼利潤2元錢,相當於一根雪糕。”産能過剩,産品趨同,殺價求生,鋼鐵行業如何衝出“血路”?太原鋼鐵集團的答案是創新。 太鋼是全球最大不銹鋼企業。去年,鋼鐵行業困境重重,太鋼實現利潤5億多元,同比增長近25%。今年一季度,太鋼實現利潤8000萬元,是全國唯一盈利的大型鋼鐵企業。 “一方面鋼鐵産能過剩,另一方面高端鋼材依賴進口;一方面大量消耗資源,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嚴重。”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認為,鋼鐵行業必須依託技術創新向高端轉型。 太鋼“逆市上揚”源於産品創新。“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的關鍵部位,蘋果手機0.01毫米不銹鋼部件,都應用了太鋼産品。太鋼雙相不銹鋼産品獨家中標港珠澳跨海大橋工程,增加了橋梁設計壽命,推動了我國跨海大橋建設的材料升級。目前,太鋼有28個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35個品種打破國外壟斷,一大批耐高溫高壓、耐腐蝕、高強韌的“獨家産品”運用於國內高端領域。 太鋼形成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擁有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近800項,其中120項國際領先,科技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75%以上。太鋼每年産生專利、專有技術300多項,每年預算安排3000萬元用於科技成果獎勵。 由於環保原因,不少傳統大型鋼企被迫“逃離老城區”。然而,有60多年曆史的太鋼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實現“城企和諧”,甚至成為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完整的循環經濟産業鏈把固、液、氣態廢棄物吃幹榨盡、變廢為寶,在行業內率先啟動PM2.5減量工作。太鋼每年處理城市生活污水2000萬噸,提供集中供暖熱源1400多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太鋼還將形成年處理報廢汽車1500輛的能力。 “輸出”産品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成為太鋼新的增長點。太鋼已向國內6家鋼鐵企業輸出不銹鋼項目建設技術。高爐衝渣水熱能循環利用、不銹鋼鋼渣回收利用技術已開始輸出,脫硫脫硝等節能環保技術與相關企業形成合作意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