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産業轉移和重點産業佈局調整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引導東部部分産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對於促進區域梯度、聯動、協調發展,帶動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和貧困地區致富,拓展就業和發展新空間,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躍升,具有重大意義。(6月25日中國政府網) 俗話説:“實業興國”。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長達30多年的持續強勁增長,靠的就是“中國製造”的不斷給力。但近些年,“中國製造”卻遭遇到發展瓶頸。一方面,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有限等因素的制約,長三角、珠三角等傳統産業中心原有的粗放經營模式已難以為繼;另一方面,隨著越南、孟加拉國等周邊後發國家的崛起,以及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提出“重整製造業”的規劃,“中國製造”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時候,要想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除了加緊轉型升級,推進産業轉移和重點産業佈局調整,將一部分傳統産業由東部搬遷到中西部地區,便顯得至關重要。 平心而論,相比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在勞動力數量、人力成本以及資源稟賦等方面具有相當優勢。同時,受益於過去的三線建設,上述地方也普遍具備一定的工業底子,這些都為産業的順利轉移提供了可能。事實上,這些年已經有一大批産業巨頭大膽西進、落子內地。比如著名的富士康,就先後在成都、鄭州建立産業園區。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於相關政策措施的確定,勢必將進一步助力和加快這一進程。 當然,這一進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原因很簡單,相比于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雖然自然稟賦不錯,但與産業相配套的軟硬體卻嚴重不足。因此,要想做好産業轉移、項目西進工作,首先必須加大薄弱環節投資力度,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礎設施,強化財稅、金融等服務,做好人才開發和産業配套,營造出承接産業轉移的良好“硬環境”和“軟環境”。只有“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這其中,尤其要注重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通過“看不見的手”引導並推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加工組裝産能向中西部轉移。 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地域廣袤,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巨大,做好産業轉移這篇大文章,各地區必鬚根據自己的切實情況,實施差別化區域産業政策,充分發揮好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並結合“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建設,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項目引進和産業轉移。特別是要強化資源型産業佈局導向,有序推進西部煤炭和現代煤化工、西南水電、北方風電等基地建設。同時,注重切實好保護環境,節約集約用地用水,避免使産業轉移淪為污染企業、高耗能企業的簡單搬遷。 産業佈局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牽著民生就業。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産業轉移和佈局優化,一定能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升級、行穩致遠。(何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