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嚴重威脅改革進程 剷除毒瘤為改革鋪路——透視國企反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3 09:5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華曄迪、趙曉輝、張辛欣)正在推進的反腐大潮中,國有企業成為重點區域,一些國企負責人落馬表明,國企反腐絕不僅僅是抓幾個高管,而是通過剷除腐敗毒瘤為進一步的制度建設和國企改革鋪路。

    國企反腐持續高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紀委公佈國企負責人違紀案件頻次加密,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來,先後有36人因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接受調查或被開除黨籍公職。

    與此同時,中央紀委監察部新一輪機構改革將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由新設立的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國資委被確定為反腐查案首批八個改革試點之一,國資委內部密集召開反腐會議提出建設反腐防控體系……

    種種跡象表明,針對國企系統的反腐呈現持續“高壓態勢”。“中央紀委對國企系統的反腐給予‘特殊關照’,這是因為國企系統有腐敗,而且從各方情況看,其中的腐敗狀況還十分嚴重。”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説。

    從去年的中石油系列腐敗案到今年的華潤集團宋林落馬,接連爆出的細節顯示,國企系統中的腐敗已不只是單個國企高管貪污受賄、生活腐化這麼簡單。有跡象顯示,腐敗已影響到企業改制重組、産權交易、投資決策、物資採購、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令國有資産存在嚴重流失的風險。

    “國企已成為權錢結合、官商勾結的重災區,是整個反腐鏈條中繞不過去的一環。”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腐敗使現代企業制度成擺設

    “腐敗已對中央倡導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改革順利推進形成嚴重威脅。”持續關注國企問題的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國企之所以成為問題高發的重災區,有其固有的土壤。

    他認為,長期以來,國企組織設計採取條塊管理,從人事任命到紀檢監督,都是以內部管理為主,由此衍生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內部監管有時形同虛設。

    內部人控制,是指現代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而出現的經營者控制公司現象。具體到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被認為是導致國有資産流失的主因,表現是通過內部分利等形式化公為私,使國企內部成為“鐵板一塊”的“利益王國”。

    這些年來,國資委一直倡導的央企規範董事會建設,一個重要初衷就是為了消除內部人控制,防範國有資産流失風險。從已建立規範董事會制度的五十多家央企企業制度層面看,形式上基本達到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

    “不過,從頻頻爆出的央企高管腐敗案以及審計署查出的各類央企重大決策失誤和資金違規使用看,很難説這項制度安排已經達到預期效果。”劉澄説。

    在此間專家看來,制度效果不佳根源在於一些央企管理層的腐敗勾結,雖然已有現代企業制度外形,但腐敗管理層拼命維持自己“一言堂”的局面,固守既得利益和搞腐敗的格局。不剷除腐敗,正在逐步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對國企而言就將是一個擺設。

    反腐有利於國企健康發展

    有聲音説,反腐力度加大,可能會對國企經濟層面上目前尚不錯的發展局面形成不利影響。“這種觀點極其錯誤。央企反腐,正是為了維護其健康發展。反腐,不僅可以讓央企繼續維持不錯的發展局面,而且可以促使其發展得更好。”劉澄説。

    當前是國有企業改革推進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這一過程中,剷除對改革不利的腐敗因素至關重要。專家認為,當前,必須堅定不移加大國企系統反腐力度,對腐敗保持持續高壓態勢,如若不然,不僅改革可能遭遇各種破壞,無法順利推進,而且可能令本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

    “國企反腐關係社會公平正義,關係國企改革能否深入推進,還關係著改革能否得到人民真切擁護。”在華生看來,只有對腐敗保持高壓態勢,才能有助於在下一步改革中杜絕國資流失、利益輸送,避免國企改革淪為“少部分人的盛宴”。

    令人欣喜的是,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國資系統,對於高壓反腐都已形成共識。當前,國資系統應充分認清反腐敗形勢和任務,從關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大背景來看待反腐的重要意義,聚焦中心任務,切實把監督執紀問責扛起來,紮實推進中央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保障。

    一個更加清廉明凈、高效運作的國企系統,一個在未來中國經濟中發揮重要組成部分作用的國企系統,值得期待。

新聞背景:越織越密的國企反腐網絡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華曄迪、高亢)反腐網絡層層密織,數十名國企高管被反腐風暴卷落馬下,顯示出中央凈化國企環境的決心。

    此前,針對國企系統的反腐力度加大已現端倪。今年3月中下旬,中央紀委監察部公佈新一輪機構改革結果,把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由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透出反腐指向國企的信號。

    之後,今年4月18日,中央紀委網站上公佈的一份會議資料透露,國資委被確定為反腐查案的八個改革試點之一。首批改革試點,就選定監管113家央企的國資委,中央紀委對央企反腐的重視可見一斑。

    根據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的解釋,試點單位要在查辦腐敗案件中落實“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

    和去年一樣,今年中央巡視組也將深入央企,首次實行專項巡視,中糧集團成為巡視對象之一。在前兩輪巡視中,巡視組指出中儲糧、中國出版集團、三峽集團等都存在不同的貪腐問題。

    在主管中央企業的國資委,反腐工作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以來,國資委密集召開反腐會議,提出要建設反腐防控體系,從體制機制等制度上推進人財物等重大決策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指出,要把懲治腐敗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真抓真查,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國資委黨委今年4月出臺的《關於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實施辦法》指出,要嚴肅查處企業經營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中的腐敗問題;嚴肅查處用人上的腐敗問題;堅決糾正損害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不正之風。

    記者從國資委獲悉,今年以來,國資委紀委、駐委監察局立案6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人。目前,國資委紀委、駐委監察局已完成2003年以來線索處置大起底,對涉及需要報告的線索及處置情況進行梳理;此外,組織中國石化、中儲糧總公司、中國中鐵、中國能建4家中央企業與國資委同步開展試點工作。

    而針對國企紀委書記不能專職反腐的普遍現象,國資委黨委也已明確,必須落實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不分管其他業務的要求,確保專司紀檢監察。這項工作已被要求在今年5月前落實到位。

    很顯然,針對腐敗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仍將延續。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嚴肅查處國資國企改革中發生在企業改制重組、産權交易、投資決策、物資採購、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腐敗案件,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幹部。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