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3日電(記者 葉鋒)記者從上海市靜安區了解到,作為上海全市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工作,借鑒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等管理模式,靜安區已啟動外商投資企業“一口受理”平臺。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經驗正加快向全市各區縣推廣。 據介紹,這個“一口受理”平臺,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增加了網上預審環節,企業在網上提交申請次日的兩個工作日內得到預審;二是簡化了審批程序,審批材料從原來的11項減少到5項;三是縮短了審批時間,審批流程進一步精簡,時限較以往平均提速50%以上。 前臺工作的簡化便捷,得益於後臺的改革舉措。此次靜安區承擔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在管理模式上,將外資企業“一企一審批、一案一審批”的制度,變為對“負面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告知承諾+格式審批”;在審批權限上,對鼓勵類、允許類外資項目,市級部門將區的審批權擴大至3億美元以下,同時將外資特許經營企業、店舖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下的外資商業企業審批權,也下放至區裏;在審批手續上,將不同行業、不同事項的投資者資質要求、企業設立條件及審批要求,通過網上公開、發放告知單等方式明確告知投資者,不再設置兜底性條款等。 “我們取消了分管區長和商務委主任兩個簽發環節,將原先報區政府發文的流程,簡化為授權商務委分管領導直接簽發;將原先區政府機要室編排文號、打印蓋章,改為網上直接下發文號、以電子印章形式打印批復。通過這些舉措,審批時間能縮短50%以上。”靜安區商務委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外資企業設立常面臨一些困難。比如,企業申報材料中投資方、投資額、經營範圍不規範,造成企業多次往返修改材料;企業申報的章程不規範,需要根據商務、工商等部門的要求分別修改;政府內部流程時間長。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提高審批透明度,打造更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提高外商投資的便利化程度,是上海自貿區改革以及各區縣借鑒的一項重要內容。 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9個多月來,各項制度創新不斷出臺,改革經驗同時加快向外輻射。比如,自貿區實施的企業註冊認繳制,已於今年3月在全國推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放開,已在上海全市推行。 “我們要充分用好自貿區的溢出效應,在自貿區外為企業的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靜安區委書記孫建平説。 上海市商務委負責人表示,將在靜安區開展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爭取今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相關改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