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東拓“新絲路”經濟帶加速中俄經貿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5 08:5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哈爾濱7月5日電(記者 鄒大鵬)作為對俄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樞紐站,邊貿大省黑龍江正借助首屆中俄博覽會暨第25屆哈洽會這一新平臺帶來的新機遇,進一步拓展東北亞合作領域和深度,實現“新絲路”經濟帶的跨越式東拓,為推動中俄經貿合作轉型升級打造“戰略增長極”。

    新平臺有望東拓“新絲路”

    來自泰國暹羅綠葉有限公司的高級顧問王德成,在中俄博覽會上向中俄客商推薦品嘗著榴蓮等熱帶水果。“我們一直都想開發俄羅斯東部地區市場。以往都是冷凍産品走海運,如果能經黑龍江依託鐵路、江海聯運輻射東北亞地區,將打開一個全新的貿易通道。”首次參加展會的王德成用並不流利的漢語説。

    中外展商對新平臺、新機遇的期待並非“一廂情願”。中俄兩國關係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時期,兩國經貿合作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仍實現了逆勢上揚。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中俄兩國貿易額892億美元,增加了1.1%。今年1-5月,中俄兩國貿易額為368億美元,同比增長4.3%。

    已連續四年作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正對“新絲路”經濟帶的通道效能全盤佈局、精耕細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所長李鳳林指出,絲綢之路不光走中亞,還提出北部地區發展海運的思路,可將北方港口帶動起來。目前,俄羅斯遠東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並未充分利用,黑龍江省提出的“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為借助這些通道開展對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經貿合作提供了契機。

    新機遇開啟中俄合作“新引擎”

    從最初的小商品邊貿,到逐步開展的資源能源合作,再到機械製造、農産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高新技術産業,黑土地見證了中俄經貿的裂變和升級。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説,首屆中俄博覽會是黑龍江推動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進而提升對外經貿交流層次的寶貴機遇和重要平臺。

    與以往不同,今年參加中俄博覽會的俄羅斯客商更加務實,大多準備了項目對接的中文説明書,如遠東聯運集團的“5大優勢”宣傳冊就是依照中方閱讀習慣設計的。同樣,參展的中國客商也不僅僅局限于出售商品,而是尋找境外投資、貿易往來的機會。

    黑龍江對俄電力合作聯盟理事長陶然介紹説,公司最初只是向俄遠東地區出口電力設備等産品,目前已轉型為水電站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進而拉動俄遠東地區經濟和就業。

    與此同時,中俄文化産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合作也不斷崛起。作為俄羅斯市場影響力最大的網遊企業之一,“完美世界”2013年與俄羅斯合作夥伴每年共同收益達到1.5億美元。“我們還在影視劇、教育産業、軟體人才培養、電商等領域展開投資合作,規劃文化産業長遠發展戰略。”完美係掌門人池宇峰説。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杜馬副主席詹姆布拉德·阿伯杜哈裏莫維奇在展會期間舉辦的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研討會上表示,2013年俄電子商務貿易額為170億美元,在線消費者有3000萬,而中國在電子商務方面有著高效成熟經驗,雙方正在開展全方位的對接。

    “中俄兩國都面臨著結構性調整的重任,這就為雙方提供了投資合作、大項目合作的機遇。”商務部歐亞司司長淩激等專家也認為,作為擁有地緣優勢的“橋頭堡”,黑龍江將開啟中俄合作“新引擎”。

    “新通道”構築東北亞開放“核心區”

    2013年12月,我國提出加強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與東北亞地區的經貿合作與技術交流,加快建設東北亞、歐亞國際大通道,打造我國面向北部、東北亞開放等核心區和重要樞紐。

    面對機遇,黑龍江省提出以哈爾濱為中心,突出開放大通道中心節點、特大城市和口岸橋頭堡作用,建設中國面向俄羅斯、輻射東歐、東北亞的國際商品集散中心、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外向型現代産業集散中心和國際貨幣結算中心,而關鍵就是打通貫通歐亞的鐵路交通動脈。

    “中俄首座跨界江鐵路大橋同江下列寧斯闊耶大橋目前已完成投資1.3億多元,建成後將成為東部絲綢之路的‘黃金段’,東北亞的交通網絡會通過俄西伯利亞大鐵路,直通歐洲。”擁有對俄口岸的同江市委書記隋洪波説。

    中俄東部“黃金通道”的開啟,將歸集東南沿海、京津冀、東北地區,以及東南亞、東亞地區的貨源,經滿洲裏、綏芬河口岸對接俄羅斯和歐洲市場,拉動歐亞經濟帶沿線共贏發展,俄方鐵路沿線、港口都將盤活,在通關便利、有效運能、輻射半徑、快捷時效性及物流成本方面,都有獨特優勢。

    “當務之急是對包括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在內的交通設施進行改造。”李鳳林等專家認為,東、西部兩個大通道構成的“新絲路”,將開啟中俄合作的新基點,也將為面臨能源工業困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黑龍江打開一扇轉型之窗。

責任編輯: 姜晨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