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7月5日電(記者 劉彤)“今年陜西夏糧再獲豐收,以種糧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不可沒。”“三夏”大忙時節剛剛過去,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趙建興便發出這樣的感慨。 記者在陜西多地採訪後發現,在糧食生産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今年陜西各地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種糧大戶的夏糧産量,都有程度不同的增加,種糧大戶成為陜西糧食豐産高産穩産的“潛在增長點”。今年陜西糧食生産再獲豐收,增産仍有巨大潛力。 在陜西省富平縣王寮鎮南董村採訪時,糧農冷景鋒説,去年他從富平縣科農果業專業合作社承包200畝土地,按照協議,由合作社以低於市場零售價的標準統一向他提供麥種、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産資料,合作社也統一組織麥田的施水澆灌、機械耕作、防蟲防病,收穫以後將按照每斤比正常價格高出0.1元的標準從他手中全部收回糧食。“今年我耕種田裏的小麥畝産達到1000斤以上。粗算一下,按照今年小麥、玉米畝産各1000斤計算,我一畝地的毛收入在2500元左右,200畝土地一年的毛收入就在50萬元,扣去承租費16萬元和所有投資費用18萬元,我個人一年的純收入16萬元。種糧讓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陜西省鳳翔縣匯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芝娟説,從今年小麥的豐收情況來看,規模化種植帶來的産量提高已經成為糧食豐産高産穩産的“不二法門”。“一方面,種糧大戶基本都有著多年的耕种經驗,在集中連片土地上進行的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灌溉、統一防蟲,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糧食生産的集約化;另一方面,由於具有規模效益,種糧大戶持續種糧的積極性也能得到保證。所以糧食産量穩步提高,不是夢想。” 陜西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李思訓説,根據陜西省農業調查隊的定案數據,以及農情調度匯總、實地調查和專家會商分析,今年陜西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單産將創歷史最高水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