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趙超、安蓓)習近平總書記8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強調,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在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專家指出,四個“準確把握”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深刻分析了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下一步經濟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思想指導。 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就是通過改革實現的經濟增長來為發展和穩定提供有力保障。中國長期以來的實踐深刻表明,發展是目的,解決所有問題關鍵靠自身的發展;改革是動力,通過改革才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穩定是前提,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一切無從談起。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薛慶超分析指出,今天面臨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觸動的是長期固化的利益格局,追求的是惠及長遠的發展。“處在更為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改革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壞發展成果,甚至帶來不穩定因素。”他建議,當前應著重處理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度間的關係,做到改革有依據、發展有目標、穩定有基礎。 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就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從實踐看,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恰恰體現了這一點,一方面一系列定向調控措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體經濟做強,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從長江經濟帶到“一帶一路”,從轉型升級到化解過剩産能,一系列遠期發展目標體現出戰略思維,謀劃的是對全局産生重大深遠影響的長遠之策。 “近期要為遠期打基礎,兩者要兼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決策中要實現兩者的結合,既要兼顧近期增長目標,也要兼顧長遠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到近期和遠期是相互銜接、統籌把握。” 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就要強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有序推進改革。當前,推進改革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出現了邊際效應遞減。為此,我國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改革發展的主攻方向,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培育以生産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努力構築現代産業體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既要瞄準長遠,也要立足當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當前的著力點應從穩增長的角度出發,兼顧調結構、控風險和促改革,有條不紊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和財稅改革等項改革,為長遠發展奠定比較紮實的基礎。” 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就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我國統籌教育、就業、社會保障、衛生、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改革,既突出重點,又做到守住底線,切實做好各項改善民生工作。 “人民群眾是創造改革紅利的主體,只有當人民群眾的改革積極性高漲時,改革事業才能有序地向前推進,改革的紅利才能得到有效釋放。”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説。他認為,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利益關係相互交織,百姓對關係到自身利益的改革訴求很高,只有扎紮實實地攻堅推進、重點突破,發揮改革的協同效應,紅利才能更加充分地釋放。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