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經形成合力,有力提振了外貿企業的信心,出口向好趨勢將更加明顯。新型貿易業態成為外貿新增長點。預計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顯著高於上半年,但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完成全年7.5%的預期增長目標任務艱巨 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在二季度實現了正增長,特別是5月份、6月份,進出口增速的增幅在逐月擴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促、穩、新、消”四個方面。 “促”,就是促進。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隨後各部門相繼出臺了配套措施,各地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前期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經形成合力,有力地提振了外貿企業的信心。海關總署發佈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顯示,5、6月份中國外貿出口的先導指數分別為42.3、42.2,為兩年來的最高值和次高值,顯示出口向好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穩”,經濟形勢趨穩。6月世界銀行發佈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逐漸加速,全年增速可達2.8%,較2013年提升0.4個百分點。7月3日,摩根大通公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全行業PMI産出指數平均值為54.1,這是自2011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好水平。全球經濟正經歷著持續復蘇,我國對外貿易的外部需求將進一步改善,將有助於我國外貿進出口企業企穩向好。 “新”,就是一些新型的貿易業態發展和提速已經成為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一些新亮點。例如,從2012年底開始,上海、杭州等五個城市啟動了跨境電子商務的服務試點。去年10月1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運行,目前運行良好。此外,我國積極參與高標準自貿區的建設,加快推進自貿協定的談判。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反應。這些新型貿易業態發展的提速,正在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消”,去年的1—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基數較高,導致今年同期我國進出口同比出現了負增長。4月下旬以來,隨著這些高基數影響的消失,在5、6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實現了正增長。 影響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發展的因素也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轉、回、弱、摩”。 “轉”是指傳統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轉移在加快。我國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在歐美日等主要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下降了0.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同類産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分別提升了0.8和0.1個百分點。 “回”,部分發達國家為了振興本國經濟、擴大就業採取措施促進製造業回流其國內,對外投資在降溫。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74億美元,下降了16.5%。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回流將對我國的相關産業和外貿形成一定的衝擊。 “弱”,是指人工等生産成本要素持續提升,削弱了我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近年以來,我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連續上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內的10多個省市相繼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約為14%。6月份,對近2000家企業的調查問卷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當前出口的綜合成本同比在增加,有65.2%的企業反映勞動力的成本在增加。 “摩”,貿易摩擦的加劇抑制著我國出口空間的進一步擴大。世貿組織2月發佈的全球貿易監督報告統計,從2012年10月中旬到2013年11月中旬一年間,各成員國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達到407項。有關部門發佈的《我國國際貿易環境報告2014》稱:2013年中國出口産品共遭到92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36.6億美元。 此外,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像能源、資源類的大宗商品出現了供過於求,價格在持續下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儘管有利於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但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當期的進口值。 對今年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走勢進行判斷,我們預計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顯著高於上半年。但是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外貿仍然面臨著嚴峻、複雜的形勢,要完成全年7.5%的預期增長目標,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解讀人: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 鄭躍聲 記者 杜海濤 王 珂)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