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57個片區開發打造山西扶貧新引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3 09:52 來源: 山西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7月,在垣曲縣華峰鄉的核桃基地裏,記者看到成方連片的核桃林綠波盪漾,一眼望不到頭,枝頭的核桃果青綠可愛,樹下村民們忙忙碌碌。為加快農民增收步伐,該縣將核桃作為實施片區扶貧開發項目的主導産業,短短幾年時間,全縣種植規模達18萬畝。進入盛果期後,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就可超過5000元。

    垣曲核桃産業發展背後是山西省實施片區扶貧開發帶來的喜人成效。

    2010年以來,山西省採取“以片規劃、分縣實施、突出産業、集中投入、整體推進”的辦法,啟動片區扶貧開發戰略。實施中,以“一縣一業”為主攻方向,結合當地區域農業發展比較優勢,圍繞戶均1畝設施蔬菜、人均2畝幹鮮果經濟林,戶均2頭牛、人均10隻羊的目標,支持各地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産業,形成了“産業攻堅、連片開發、綜合治理”的扶貧攻堅新模式。統計顯示:在已實施的57個片區開發項目中,涉及乾果經濟林、養殖、設施農業等6大類,惠及2443個村,65萬人受益;項目區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達20%,連續4年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奪火村是陵川縣的一個偏遠貧困村。借助連片扶貧開發的契機,依託當地豐富的林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走在村裏,一棟棟整齊的大棚,一筐筐新鮮的香菇,一張張開心的笑臉隨處可見。據悉,目前全村幾乎家家戶戶種香菇,90%的家庭收入來自香菇産業。

    在推進的節奏上,注重發揮示範效應。山西省在呂梁、太行兩大連片特困地區選擇了5個試點縣和3個示範區。目前,晉北地區的牛羊規模養殖和設施蔬菜産業,太行、呂梁山的核桃、蘋果、紅棗等幹鮮果經濟林已初具規模,尤其是臨汾市西山5縣人均幹鮮果經濟林達到3畝,成為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説起“畜—沼—果”循環生態模式的好處,吉縣東城鄉社堤村52歲的葛根朝如數家珍:“沼氣點燈做飯,沼液沼渣作肥料,豬糞為沼氣提供原料,蘋果品質好、賣價高,總的算每年可增收近萬元!”在吉縣,像葛根朝採用這種模式節支增收的農民超過1萬戶。據悉,通過“畜—沼—果”循環經濟模式,每畝果園減少農藥化肥投資500元,商品果經濟效益提高了10%左右,畝産平均增産300公斤,增收1500元。

    省扶貧辦主任王立偉介紹,今年山西省按照實施精準扶貧、規劃到村到戶的要求,整合調動行業部門資源,啟動了新一輪片區産業攻堅規劃,重點是在呂梁山片區6個縣啟動實施有機幹鮮果畜禽循環産業開發項目,在太行山片區3個縣啟動實施面向京津地區畜牧養殖和設施蔬菜相結合的産業開發項目。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