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7月14日電(記者 宋曉東)收完麥子的河南農民馬玉喜今年沒再像往年一樣匆匆趕回城裏打工。“這兩年幾乎旱澇保收,産量年年漲,收入也高了,再多包幾畝地,就不出去打工了。”馬玉喜告訴記者。 自2009年,馬玉喜所在的舞陽縣閆灣村進行高標準糧田建設後,昔日的“望天收”變成了“高標田”,糧食畝産成倍增加。“有好地才能多打糧,建設高標準糧田就像在麥地裏蓋起了‘永久糧倉’,促豐産、保豐收。”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龐學孟説。 高標準糧田是河南省建設國家糧食生産核心區的重要舉措。2012年起,河南開展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並計劃到2020年集中打造600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截至去年底,已完善鞏固建成高標準糧田2600多萬畝,在建成的高標準糧田區域內,農業生産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 河南省西平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張樹勳表示,通過打井挖溝、硬化田間道路、規劃電網林網,高標準糧田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産基礎條件,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田成方、路成網,減弱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産的影響,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産能,保證了國家的糧食生産。 通過高標準糧田建設,西平縣平均每畝土地糧食産量達到600公斤,特別是近幾年,雖然夏季乾旱天氣頻現,但由於灌溉設施完整,糧食産量不減反增。作為全國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示範市,河南省鶴壁市今年42個萬畝以上高産創建示範片小麥平均畝産達585.2公斤,創下多項全國高産紀錄。 大規模高標準糧田建設不僅提高了糧食産量,也逐步改變了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大規模成方連片高質量耕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種糧大戶進行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不僅改變了傳統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模式,也在無形中提升著農産品質量。 舞陽縣姜店鄉承包大戶包國會承包了2000多畝地,由於和麵粉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合同,在小麥的種植中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用種、施藥、收割,以保障農産品的質量。“什麼時候施什麼肥,用什麼藥,用多少藥,這些都有明確規定,不僅農産品質量有保障了,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包國會説。 “高標準糧田建設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業生産環境,對提升土地産能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的豐收高産就是最好的證明。但隨著耕地條件的普遍完善,農業産能增效進一步發掘的潛力應轉向農業科技投入。”龐學孟説。 自2010年起,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和農業科技部門連續三年實施糧食增産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在全省選擇30個産糧大縣,每個縣選擇1萬畝土地,依託農科院、農業大學等農業技術單位,由專家帶領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種植,並在每個季節的節點指導農民生産。經過測算,連續3年每畝地平均增産在10%左右。目前,在河南省安陽、鶴壁等多個地區,農業科技已經逐步成為帶動糧食增産的重要因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