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海關改革措施頻出,18項監管“新政”先後落地實施。隨著長三角海關通關一體化“時間表”出爐,這些自貿區先行先試的貿易便利化和功能拓展措施有望率先在長三角乃至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 建設自貿區是上海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不栽“盆景”、勇當“苗圃”,今年第四季度,也就是上海自貿區成立一週年之際,一批立足於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經驗清單”將集中推出,為全國服務。 以開放促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以開放促改革,上海自貿區“打頭陣”激發出市場主體的活力。打開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單”,1至6月自貿區完成經營總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1.2%;截至6月底,累計新設企業10445家,新設外資企業1245家。 “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而非政策優惠;要建設制度高地,而非政策洼地。”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表示,“我們要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提高服務業能級和水平,努力形成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 提高開放度、增加透明度,全新的“2014版負面清單”如期推出。從負面清單的“瘦身”,到31條進一步擴大開放措施,一張基於經濟結構調整格局下的新的産業發展藍圖躍然紙上,即重點發展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看來,“2014版負面清單”進一步理順了外商投資領域的管理措施,也考慮到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此次開放的領域都是貼近市場的一端,目的就是為了引入競爭,‘倒逼’出創新內在驅動力,提升國內企業盈利的能力。” 頻推監管創新,升級貿易便利 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創新結合起來,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上海自貿區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批管用、有效的改革經驗,諸如海關監管制度、商檢制度及單一窗口試點等監管創新成果頗為亮眼。 繼今年4月在自貿區內分批推出14項“可複製、可推廣”的監管服務制度後,上海海關近期又推出5項改革舉措。截至5月底,自貿區辦理先進區後報關業務1518票,貨值2.57億美元;辦理自行運輸業務85起,貨值1108.6萬美元。 上海口岸“單一窗口”已在6月底前完成“出入口岸船舶申報和聯合簽注”項目以及“海關與檢驗檢疫一次錄入、分別申報”項目的試點。據上海自貿區新聞發言人朱民介紹,截至7月2日晚,在國際船舶出入口岸聯網核放項目上,海關發出放行指令214條,檢驗檢疫發出放行指令404條,邊檢發出放行指令411條,海事發出放行指令293條,4家成功實現指令對碰141條。 在商檢制度創新方面,上海檢驗檢疫局在自貿區推出了23項創新制度。其中一項是進口貨物預檢驗制度,截至6月底,自貿區檢驗檢疫部門共對1752批次進口貨物實施了“預檢驗”,整個流程時間較之前至少縮短50%。 金融高效服務,聚焦實體經濟 從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等5項金融細則密集出臺;“一行三會”51條改革舉措大部分進入操作實施;到自貿區金融政策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分賬核算系統以及自由貿易賬戶宣告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上海自貿區通過制度創新,推動金融業務量大幅增長。 就在6月27日,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試點由上海自貿區擴大到上海全市。這是第一項走出自貿區、推廣複製到區外的金融改革政策。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方面表示,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改革在上海市的全面複製推廣,將更大範圍、更加真實地反映外匯市場供求情況,促進上海市有關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財務硬約束、完善自主定價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同時有利於企業降低資金調配成本,更加高效地管理資金,擴大實體經濟受益面。在全市的試點也將為下一步在全國推進這項改革探索積累經驗。 利用自貿區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審批制改備案制的政策優勢,在自貿區管委會的支持下,上汽集團區內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在一週內順利拿到以上汽國貿為主體的對外投資項目備案。6月18日當天,中行上海市分行與上汽國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成功開出首個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同時將資金從上汽國貿一般結算賬戶劃轉至這個同名自貿賬戶中,再參照境外市場價格即時兌換成美元,匯往南美智利用於投資項目啟動,這既能保證企業展開業務的效率,又節省了一大筆成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