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助更多"實力派""潛力股""創新控"企業破繭而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5 09:5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李克強指出,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主體。企業興則經濟興。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責無旁貸。要繼續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為企業鬆綁。各級政府都要儘快出臺實施公開透明的權力清單制度,堅持放管結合,切實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産權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

    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作為贏得主動、搞活全盤的“先手棋”,這是國家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招妙棋。2014年2月18日,國務院批准印發《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3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2014年6月4日,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2014年6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這些鏗鏘有力的措施著實有利於鼓勵全民投資興業,釋放市場活力,也有助於政府自身進一步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這些文件的密集出臺充分表明一方面政府要迫切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意味著放寬市場準入,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模式,讓企業有更充分的行為自由入主市場,有效激活千萬企業和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發揮巨大優勢和潛力,讓企業自身的靈敏嗅覺緊隨市場需求與變化,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經受考驗,健康發展。

    企業是經濟發展毋庸置疑的主力軍,尤其是對蘊含發展潛力和活力,創新意識強的中小企業,地方政府迫在眉睫要做的是給這些“實力派”、“潛力股”、“創新控”鬆綁,使其能“疏鬆筋骨,舒筋活血,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實實在在地解除繁瑣審批、不必要行政干涉的束縛。可以借鑒上海自貿區改革經驗,把該下放給市場和基層的權力放到底,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落實好小微企業稅賦減免政策。

    另一方面,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又該如何作為呢?政府轉變角色不是對市場放任不管,聽之任之,而是要在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下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尤其是要形成創新性監管模式,理論上堅持“簡政放權、依法監管、公正透明、權責一致和社會共治”等基本原則,手段上運用風險管理、信用管理、網絡技術等新手段解決監管過程透明度低、效率不高等問題;內容上要切實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生産流通企業,保護市場主體正當權益;對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食品、醫藥、建築安全等領域責無旁貸的嚴格監督管理;落實企業資本註冊和破産制度,尤其是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為公眾查詢企業信息、知曉交易狀況等提供服務。

    總之,政府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緊緊圍繞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核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開放市場,堅持放管並重,消除市場壁壘,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市場體系;創新和改進政府對市場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轉變發展方式 ,促進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郭曉婷)  

責任編輯: 黃林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