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簡政放權改革成效 要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5 13:59 來源: 法制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7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部分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在中國經濟“半年報”發佈前夕,這場座談會顯然具有特殊意義——其中之一,就是了解上半年改革成效,各有關部門為企業減負鬆綁的承諾是否落到了實處。

    會上,聽到企業反映近期經營狀況和發展環境有所改善、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李克強説,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在形勢錯綜複雜、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預期向好,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改善民生都有新的進展,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增長潛力和迴旋餘地。我們對經濟能夠實現中高速增長和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李克強總理的這種肯定和信心,應是來自於實實在在的統計數據。以今年3月起全面推開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為例,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3月至6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440.06萬戶,同比增長20.48%,註冊資本(金)7.22萬億元,同比增長54.37%。

    事實證明,至少就這項改革來説,通過政府簡政放權為企業鬆綁,確實已收到顯著成效。比如,近日在接受中央多家媒體調研採訪時,廈門市工商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吳惠芬介紹,“投資、創業必然帶動就業率提升,如果按照2013年廈門社會就業人數與新設主體量比來推算,上半年的改革將至少帶動我市社會就業人數增加13.8萬人,是去年全年新增就業的76.8%,達到了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效果。”

    不過,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雖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使新增市場主體數量大幅上升,但總體上,新設企業的質量、規模以及生命力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在剛剛結束的巴西世界盃上,許多觀眾或許都注意到,在場邊的廣告版上,贊助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美日韓的知名品牌。在類似世界盃這種宣揚一國企業形象的絕佳的國際舞臺上,為何中國企業屢屢缺位,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知名品牌少,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百年老店更是少之又少。

    根據工商總局去年7月發佈的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2000年以來,企業成立後的第5年累計存活率為68.9%,已經退出市場的企業達到31.1%;第9年企業的累計存活率為49.6%,即僅有約半數企業能存活8年以上。這份報告同時指出,企業存活率與規模成正比,即企業規模越大,存活率越高。

    同樣是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3月至6月,全國新增企業規模主要集聚在1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規模段,佔新登記註冊企業的90%以上。

    如果按照上述報告總結的新設企業生命週期,今年的新註冊企業,恐怕將有超過30%的企業在5年內就難以為繼,僅有半數能挺到第8年。倘真如此,改革成效勢必也將大打折扣。

    我們的企業為何往往容易半路夭折?這其中除了市場本身優勝劣汰的因素,還有一方面原因,恐怕多少與市場監管部門審批條件多、企業負擔重有些關係。

    也正因此,2014年以來,李克強總理與地方官員、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等群體進行了多次座談。不難看出,總理希望通過與不同群體的面對面接觸,傾聽各界聲音,及時發現問題,讓改革對症下藥。

    在14日的座談會上,一些企業在發言中講到,目前生産經營仍有不少困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都是來自外貿、建築、金融、家電、農資、互聯網等行業領域的數得著的國內知名企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這説明,他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其行業內仍普遍存在。

    對此,李克強指出,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責無旁貸。要繼續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為企業鬆綁。各級政府都要儘快出臺實施公開透明的權力清單制度,堅持放管結合,切實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産權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

    “推進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這句話彰顯出李克強總理對於繼續深入推進改革、切實解決企業困境的巨大決心和誠意。

    會上,面對多家企業負責人,李克強推心置腹地説,“政府是幹什麼的?是應該為企業服務的,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企業主體不敢説話,老鼠見貓,那還行啊?要讓市場主體説話,説真話,我們政府才知道怎麼作為。為企業真正的服務,服務和管理加在一起,一方面鬆綁,一方面管理,就是公平競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今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今後的改革,不僅要強調放權數量,更要注重提高放權質量。

    “因為越往後越要啃‘硬骨頭’,觸及更實質更核心的利益,難度也就越大。”竹立家認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簡政放權過程中,放權打折扣現象不容忽視。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權力的取消和下放,需要更大力度、更多配套措施。

    事實上,也正因為“越往後越要啃‘硬骨頭’,觸及更實質更核心的利益,難度越大”,李克強總理也才越來越頻密地強調要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而至於改革的成效如何,毫無疑問,只有市場主體自身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所以,李克強總理此番才提出“要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所説,“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主體。企業興則經濟興。”我們相信,只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一個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才會加速形成;也只有充分調動起13億中國人的創造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真正能從一句口號變為現實。(記者 余瀛波)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