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劉錚、李延霞、吳雨)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佈數據,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99萬億美元。還差0.01萬億美元就躍上新的整數關口的微妙數據,折射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正在發生悄然而重大的新變化。 鉅額外匯儲備哪來 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9年破2萬億美元,2011年破3萬億美元,2014年中逼近4萬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年均增長率超過30%,遠超同期GDP和進出口貿易增速,總量已接近世界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 “龐大的外匯儲備,和我們的發展階段、産業結構等方面密切相關。”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分析指出。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快、出口規模大、外商直接投資多,經常項目和資本項呈雙順差,形成大量外匯結余。”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慶明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由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決定,背後是經濟結構問題,即長期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近年來,市場上存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強烈預期,個人和企業普遍不願意持有外匯,國際遊資也“押寶”人民幣升值,也是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原因。 高增長態勢是否持續 “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階段已經基本過去。”盛松成明確表示。 曾一路高歌猛進的外匯儲備數據,近來明顯放緩了步伐:今年一季度增長1258億美元,二季度僅增加約400億美元。 中國雙順差格局在去年出現了明顯變化。張茉楠分析,去年中國成為對外凈投資國家,資本項目出現逆差;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從2007年的10%降到去年的2.1%,按國際標準已是平衡狀態。“總體來看中國外匯儲備持續高增長迎來了拐點。” 特別是今年前五個月,人民幣打破長期以來單邊升值走勢,持續貶值,改變了市場預期,流入中國的國際遊資明顯減緩。 “外匯儲備沒有突破4萬億美元,增速大大放緩,這是好事,而且完全是市場行為。”盛松成認為,金融機構、企業、個人都會根據人民幣匯率等各方面情況,自主進行外匯方面的決策,這是市場運行的結果,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在不斷前進。 當下人民幣正在加速國際化進程,這從長期看也有助於減緩中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最近一個月來,人民幣在歐洲市場加快跨境清算行布點,未來持有人民幣進行貿易和投資將會越來越方便,有助於逐步減少對外匯的依賴。 “美國就沒有外匯儲備的問題,而我們之所以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比較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建軍表示。 外匯儲備如何“消腫” 曾幾何時“出口創匯”是榮耀,而如今近4萬億的外匯儲備卻成了造成貨幣政策被動的“燙手山芋”。鉅額外匯儲備如何“消腫”? 趙慶明認為,未來應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形成機制,增強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形成雙向預期的走勢,才能使個人和企業持匯的意願增強。 事實上,在近段時間人民幣升值走勢減弱的情況下,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存款在增加。數據顯示,6月末外幣存款餘額5936億美元,同比增長34.5%,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1286億美元。 “外匯儲備是30多年積累的‘國家財富’,存量不能僅拘泥于金融市場的操作,更多要作為戰略投資,比如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支持新絲綢之路建設等。”張茉楠表示。 張茉楠建議,要為企業搭建對外投資的平臺,比如加快正在進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開啟中國企業新的海外投資渠道;同時,對於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逐步放開投資海外金融市場的渠道,讓外匯持有者有錢可賺。 “隨著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真正實現雙向波動,要抓住這個‘藏匯於民’的有利時間窗口。”趙慶明建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