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作業後被回收至母船甲板。當日,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採薇海山區開展今年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作業,並完成預定作業目標。本次下潛作業對潛水器系統功能進行復核,對潛水器搭載的微型纜控機器人(ROV)進行測試並達到預期效果,對巨型底棲生物、富鈷結殼、岩石等進行近底觀察,採集沉積物與水體樣品。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7月16日,首次乘坐“蛟龍”號下潛的工程技術人員出艙後接受海水“洗禮”。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7月16日拍攝的“蛟龍”號從海底取回的富鈷結殼樣品。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7月16日“蛟龍”號在海底作業時拍攝到的石腕海星。新華社發(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供圖) 7月16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作業後被吊離水面。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7月16日,“蛟龍”號在海底作業時拍攝的照片,其中黃色設備為其搭載的微型纜控機器人ROV。新華社發(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供圖)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