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南海的政策落地生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7 10:31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一些官員尸位素餐,讓政策遲遲不能落地,隨著總理之“怒”而變得眾所週知。隨著李克強“拍桌子”之後,“政策不出中南海”的情形開始改觀。此間,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奔赴各地督促政策落地。

    如今,督查組已經返京,李克強7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他們關於政策措施推進情況督查的彙報。同時,會議部署狠抓落實與整改,強調要強化責任、真抓實幹、務求實效。縱觀督查組的彙報,發現地方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首先,部分政策落實環節多、進度慢,有些地方和部門重佈置輕落實,存在推諉扯皮現象。比如在河北,太陽能光伏工程以前是省發改委審批,現在改成備案制,但進度還很慢,有些企業等了一年多還沒有成,原因就是備案了還是需有關部門“點頭”,其權限依然沒下放。還有些涉及企業的獎勵資金申報審批,它往往需要經過各層各級部門的批准與發放,有時從項目批文到資金到賬要達1年之久。

    其次,部分幹部缺乏責任意識,遇到困難“躲著走”、不作為、不擔當,懶政鬆懈,有的搞選擇性落實、象徵性執行。比如,一些縣級項目審批環節仍然過多,政務大廳號稱一站式服務,並不能真正快速辦結。又如一些銀行貸款期限從一年縮短到6個月,審批時間卻從原來10天延長到一個月,每次還得“還舊借新”,這讓企業不得不拆借兩個月的高利貸作為“過橋”資金。甚至還有一些銀行工作人員聯手“高利貸”進行“尋租”牟利的現象。

    再次,部分政策需要細化配套措施,涉及多部門的還需要協調溝通,還有不完全具備落實條件的情況,因而出現政策“懸空”。比如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中,一部分只能轉到行業自律組織手中,但它們承接資質資格認定工作還缺乏統一指導,也不規範。還有報道戲稱個別組織變成了“二政府”,截流了政策紅利,並且通過各種評級、評估流程額外收費,這讓政策紅利無法兌現。

    針對這樣的現象,國務院常務會議分門別類提出了要求,既要依法依規追責問責,又要列出清單,明確時限、落實責任、逐項整改,兌現承諾。在我們看來,要想讓中南海的政策落地生根,兌現新一屆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説到做到,不放空炮”的承諾,需要對照三張表來做。

    第一張表是“名單表”,那就是把落實相關政策的責任人明確。比如在審計的問題上,李克強就説過:“各部門一把手更是第一責任人,對重大問題要親自抓、親自管。”同樣,在落實國務院政策的問題上,也需要明確誰是第一責任人,要求此人對重大問題親自抓、親自管。比如在協調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上,李克強就要求“抓緊建立機制、明確責任人”。

    第二張表是“任務表”,就是明確所在地方、部門需要落實何種政策。一些政策出臺後往往在部門或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一挂了之”,缺乏對政策的詳細解釋説明,公眾不了解,政策效果自然“打折扣”。這就是缺乏“任務表”的表現,對於中央或上級的政策措施,絕不止于挂在網上,還要落實在行動上,尤其是要讓公眾知曉。一旦這種服務工作不到位,落實政策的任務也就難以完成。

    第三張表是“時間表”,那就是地方、部門完成落實政策任務的時間節點。李克強曾經多次提到時間表,比如:在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上,他就讓各部門列出改革時間表;在今年“兩會”上,他對“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就強調正加強監管,並已經排出時間表;在十幾天前,新一輪審計風暴曬“細賬”,他又劃定了“不折不扣”的整改時間表。針對彙報中提到需要細化配套措施的情況,李克強就用“限期”劃定時間表。

    如此,要解決督查工作發現的三點問題,需要制定三張分門別類、針鋒相對的表,再借助公眾監督等社會力量,中南海的政策就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 郭永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