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了今年上半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數據,從這些數據的分析中,人們一是吃到了“定心丸”。儘管上半年經濟增速處於相對低位,房地産投資回落等使整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各項指標尚在合理區間;二是打了“強心劑”。從二季度GDP、工業增長及出口等指標回升來看,自4月份以來中央採取的各項“微刺激”政策已見效果。而更重要的是,上半年在經濟趨穩的同時,産業結構、地區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及節能減排等方面均出現積極變化。“退步原來是向前”,持續保持這樣的變化,暫時的經濟放緩,無疑將使未來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成色”更好,更有可持續性。 由上半年的數據分析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在心理準備、應對選擇及政策取向上,我們應明確三個關鍵詞”: 一是“耐得住”。當前,改革創新經受陣痛,轉型升級面臨壓力,這些我們均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充分的準備,並且要有耐性面對,有定力堅持,有信心克服。調結構、轉方式,是改變長期以來的慣性,是體量龐大、牽涉廣泛的轉身,豈是易事?一定要不棄前功,不做虛功,決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重回老路。 二是“看得透”。下半年經濟形勢一方面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增長的新能量在積蓄、成長,技術進步對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乃至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房地産市場調整、外需仍無大的起色等因素,也讓經濟繼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下半年經濟發展如逆水行舟,只有看得清危與機、識得透積極變化和風險因素,我們才能既居穩思危,頂住壓力、不可稍懈,同時又能未雨綢繆,振奮精神, 迎難而上,定力不消減,信心不動搖,改革不停頓,創新不止步,努力鞏固當前經濟趨穩向好的勢頭,不斷增加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 三是“行得通”。今年以來,中國採取了有針對性的定向調控政策措施,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即區別於以往過度依賴投資增長“強刺激”的“微刺激”政策。不同的政策取向,顯示了中央宏觀濟調控思路的轉變。這些措施在近幾個月來均已慢慢發力,逐漸顯現出積極效果。2014年經濟下半場,面對房地産投資回落、地方債務風險、居民購買能力和意願回升乏力等不利因素,在政策選擇上,就需要既立足化解當前風險,發揮政策的疊加效應,為改革贏得時間和空間,又要著眼長遠,築牢經濟發展的基底,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創造一個合理的結構與環境。” 總的來説,下半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需要念好“動與靜”“加與減”“破與立”這樣基於辯證法思維的“發展經”。“動與靜”指的是穩中求進,穩中有升;“加與減”指的是做好淘汰落後産能、治理污染的“減法”,做好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經濟崛起新動力的“加法”;“破與立”指的是打破唯GDP至上的增長慣性,打通制度僵化的梗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興利除弊,破舊立新,向改革要活力,向結構調整要動力,行穩致遠,建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思維、新體制、新模式。(毛同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