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華南、華北等地高溫來襲,多地紛紛連發高溫預警。此次高溫還將持續多久?對人們生産生活會帶來什麼影響?同樣是高溫,有些地區表現為幹熱狀態,有些地區則表現為濕度較大的悶熱天氣,針對這兩種情況公眾應該如何應對?為幫助公眾安全度夏,中國政府網與中國氣象網推出聯合訪談,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解讀連日高溫影響,並向廣大網友介紹防禦措施。 何立富首先介紹了近段時間我國的天氣情況。江南,華南一帶高溫天氣逐漸增多,華北和黃淮出現了階段性高溫。總體來看,南方地區主要這一輪高溫是以副熱帶高壓,來自熱帶地區的海洋氣團控制,是溫熱型的。7月上旬,華北一帶,京津冀,山東,河南主要來自歐亞大陸暖氣團的控制,高溫類型主要是幹的、暖性的氣團控制,儘管溫度比較高,但體感並不特別難受。 在談到未來氣溫趨勢時,何立富説,從今天開始,長江中下游會正式出梅,梅雨天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來自熱帶地區海洋的暖氣團控制,也就氣象上稱為的副熱帶高壓控制。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將會正式進入伏旱季。長江中下游一帶,江淮一帶地區未來主要是以高溫天氣來唱主角,同時隨著今天梅雨期的結束,副熱高壓加強,未來5天左右時間,黃淮、華北、西北東部地區出現5天左右高溫天氣,而且這一輪高溫天氣主要也是受熱帶海洋暖氣團控制,未來幾天會出現階段性的悶熱天氣。 在網友提問環節,何立富向網友質疑的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有差異問題做出解釋。氣象部門預報溫度是指自由大氣溫度。體感溫度和個人所處環境,太陽輻射等原因有關係。所以大家感覺到的溫度和氣象測量溫度是不一樣的。 在談到今年是否還會有極端天氣時,何立富表示在氣侯變暖背景之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明顯增加,種類越來越多。今年預測未來幾天黃淮河華北這一帶會出現一週左右高溫天氣,預測局部地區,黃淮一些地方,包括華北達到超過歷史記錄的高溫。 在談到如何應對高溫安全度夏時,何立富向廣大網友支招:第一,要特別關注戶外作業群體,儘量避開在高溫時段減少和避免戶外作業,如果需要戶外作業也需要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另外,對普通公眾,高溫狀況下要採取一些防暑降溫的措施。特別是針對老、弱、病、幼,對高溫比較敏感的群體需要加強防暑降溫藥物的準備,特別是要預防中暑發生,高溫熱浪經常産生的後續效應會産生對人身體的危害,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生命安全。第三,如果高溫持續時間長的話,會對供水,用電構成比較大的負荷,所以要確保城市供水供電部門採取應急措施。最後一方面,高溫通常和乾旱聯絡在一起,在高溫持續的一些地方需要加強抗旱措施。(呂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