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求報道”不應讓“三下鄉”變了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2 18:1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重慶7月22日電(記者 王曉磊)“求記者幫忙發篇稿吧,什麼媒體都行,我們好加分。”今年暑假,記者不時接到參加“三下鄉”活動大學生打來的電話。儘管這樣的請求近些年來每年都有,但今年尤其突出。

    大學生“三下鄉”是指各高校在暑期開展的送“文化、科技、衛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為什麼這麼渴望被報道?他們向記者道出了真相:“三下鄉”是要考核學校排名的,學校考核二級學院,二級學院則給學生派任務。一些特殊成果可以加分,而新聞報道正是加分的重頭。如此一來,學生們怎能不拼命地“求報道”?

    “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種形式,初衷是讓學生長見識、增閱歷、知國情。既然如此,下鄉的成果,應該是學生思想上的收穫、知識上的提升,這些顯然難以硬性考核,以是否被新聞媒體報道過作為標準,不但有形式主義之嫌,更透出一種扭曲的“教育政績觀”。

    “三下鄉”活動要取得實效,學生必須沉下心去,埋頭基層,扎紮實實搞調查、想問題。新聞報道不過是按照新聞規律有可能産生的副産品。在“報道就能加分”的畸形考核體制驅使之下,大學生每天忙著找媒體、找記者、攀比報道數量,這會讓他們身子下了鄉,心卻挂在版面上,大學生“三下鄉”的本意完全被扭曲。

    以報道情況來考核“三下鄉”活動的成效,還會引發不良導向,會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覺:認真下鄉的不如取巧宣傳的。試想,這會給青年學生什麼影響?如何教育學生去踏實做事、誠實做人?

    讓學生下鄉鍛鍊是好事,但請相關學校還學生一片凈土。“三下鄉”是青年人寶貴的鍛鍊機會,不要變味成為學校的宣傳機會,更不要綁架學生成為學校的宣傳員。取消這些莫名其妙的“被報道考核加分”,讓他們把更多心思用在創新社會實踐項目、創造活動條件上來,讓他們多從基層學些知識,那才是終生受益的財富。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