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融資環境 讓市場發動機不停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4 16:0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

    融資結構不合理,“地基”不穩難蓋“大廈”

    會議指出,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當前我國貨幣信貸總量不小,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不易、成本較高的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不僅加重企業負擔、影響宏觀調控效果,也帶來金融風險隱患。

    會議上,李克強引用著名小説家阿瑟•黑利《錢商》的故事説:“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有些銀行只做大生意,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不肯給一點陽光雨露,但對大企業,明明人家不需要‘雨傘’,卻還一直送上。這樣的經營方式,最後肯定發展不起來!”

    長期以來,金融業追求高利潤、高回報,對小微企業這種收益少、資金回籠慢的“雞肋”一直不受重視。銀行和金融機構紛紛爭搶大企業、大公司,對小微企業融資卻想方設法製造“障礙”。這種不合理的融資結構有如空中樓閣,裝飾再華美的樓頂也會因地基不穩而難以支撐。只有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在融資渠道上為小微企業多開“綠燈”,將小企業做大、做強,把經濟建設的根基打牢,這樣才能完善市場經濟結構條件下的大發展。

    十項措施保企業融資“十全十美”

    會議確定了十項措施為企業融資保駕護航。細讀這十項措施不難發現,這些措施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

    一是“擴大”、“提高”。

    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支持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中小微企業依託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擴大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及規模。大力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等獲得信貸服務的保險産品,開展“保險+信貸”合作。積極發展政府支持的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等。

    這些“擴大”和“提高”除了是國務院對小微企業融資政策上的傾斜,同時也是對市場的一種強有力的刺激。這些政策打消了一些小微企業的後顧之憂,使其有信心、有勇氣去發展企業。對市場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是“減少”、“控制”。

    要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變相高息攬儲,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整治層層加價行為。理財産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要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對直接與貸款挂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收費,一律取消。規範擔保、評估、登記等收費。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挂鉤”等行為。

    這些措施在為小微企業融資之路上的“荊棘”揮出利箭。只有將一道道門檻打破才能真正使小微企業少走彎路成功融資。過去冗繁的手續環節讓不少企業望而生畏,現在為企業融資過程“減負”,使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更順暢。

    三是“完善”、“建立”。

    要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促進市場競爭,增加金融供給。要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增強財務硬約束,提高自主定價能力。綜合考慮我國宏微觀經濟金融形勢,完善市場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建立健全融資市場規範制度,使銀行與金融機構從業務結構和服務思想上徹底轉變。大蘋果要吃,小芝麻也要撿。形成一種完善的金融機制,從政策上對小微企業資金供給上給予優化,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給予硬性約束。

    風險轉移,使經濟固本培元、行穩致遠

    從會議確定的十項措施可以發現,大的方向來講,其實是將金融風險進行了一定的轉移。比如增大貸款和再貼現力度等等。這些政策使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向銀行和金融機構轉移。正因為一直以來銀行和金融機構不願意在融資過程中為小微企業承擔風險,才使得小微企業在融資的道路上困難重重。現在政策出臺,明確了銀行與金融機構應當勇於承擔風險,有義務幫助小微企業在資金上的發展,這是發展基礎經濟最利好的信號。

    會議強調,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既可為企業“輸氧供血”,促進當前穩增長,又能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使經濟固本培元、行穩致遠。要按照定向調控要求,多措並舉、標本兼治,推動結構性改革和調整,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服務和監管,為做強實體經濟、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

    完善融資環境,助力小微企業發展,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需要。改善融資市場,讓“市場發動機”不停息。(呂佳)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