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融資貴”是阻擋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攔路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要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新創業企業切實解決融資貴這一關鍵難題。小微企業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至少有“三座大山”需要翻越,同時也需要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精準發力。 儘管國家多次出臺為小微企業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但是各地反映最普遍、最強烈的,仍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李克強在基層調研考察,幾乎每次都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內容。7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已經四次提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3日的常務會上,他概括説,各地融資成本高的情況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關鍵環節”。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企業的劣勢是明顯的:規模小、資産少,內部治理和抗風險的能力弱,銀行向其放貸時信息不對稱又不具規模經濟,無力還貸時政府出面協調與救助的概率低等。對於有信貸規模限制又追求利潤的商業銀行而言,小企業的放貸成本與風險相對於大中型企業而言往往更高。 這些劣勢往往讓小微企業在融資的“關鍵環節”上,在遭受銀行“嫌貧愛富”的同時,也要付出更多的融資代價。比如更多的融資仲介費用,企業在申請有關融資需求的時候,需要進行押品的評估,同時要找一些機構為它提供擔保,另外要進行一些抵質押産權的確權,甚至邀請機構提供進一步的增信支持。過長的融資環節與鏈條,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對於企業來説,這部分成本既不透明,也未必全部合理。此外,更不必説部分小微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向利率更高的地下錢莊等高利貸融資。 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小微企業至少有“三座大山”需要翻越。 第一座大山,銀行“挑肥揀瘦”。雖然市場經濟下企業都具有此類特徵,但銀行不同於一般企業,特別是國有銀行,除了利潤還需要有社會責任。從銀行實際操作看,多數銀行憑藉壟斷的特殊地位,對自身利潤的追求顯然要大過社會責任的承擔。如果銀行的經營理念不轉彎,要想解決好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難度相當大。 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引用著名小説家阿瑟·黑利《錢商》的故事説:“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有些銀行只做大生意,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不肯給一點陽光雨露,但對大企業,明明人家不需要‘雨傘’,卻還一直送上。這樣的經營方式,最後肯定發展不起來!” 第二座大山,市場秩序混亂。此前一週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幾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家曾經不約而同地向總理要求,“不要補貼、只要公平”,“只要有規範、公平的競爭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這實際上也反映了當前市場上存在的“黑哨”、“劣幣驅逐良幣”等亂象。具體到融資市場,非法集資、融資、放貸等現象十分突出,但只要不出現嚴重的跑路事件有關方面就視而不見。從正規金融來看,在各種套利手段影響下,部分貸款已經成為一種純粹的錢生錢、利滾利遊戲。沒有良好的市場秩序,企業利益得不到保障,開始普遍反映融資成本高。 第三座大山,結構嚴重失衡。中國廣義貨幣過多,一定程度就是資金的分佈結構存在嚴重問題所致。政府反復強調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資金,原因就在於資金結構失衡的問題太嚴重,對經濟發展的負面作用與影響已非調不可。要翻過這座大山,既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放管結合,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也需要在商業銀行更多擔當社會責任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此外,對於企業自身而言,要解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一方面要科學控制投資規模,防止盲目擴張;另一方面要廣開融資渠道,合理選擇融資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資成本。 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緩解當前融資成本高問題,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發展中小金融機構,促進市場競爭,增加金融供給。“這是向市場釋放增加融資渠道的信號,也是讓各類金融機構更充分在市場中公平競爭。”李克強説。 在定向降準、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等多項政策推出後,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資金池”水位已較高,但是要真正打通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仍需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精準發力。(羅知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