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李克強總理在德州袁橋社區與小區居民話家常時説,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日子,是廣大農民的心願。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共享改革發展紅利,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口素質,穩定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工作,需要使其在工作、生活、文化等方面融入城市,才能不斷提高農民工幸福指數。 農民工依託新興産業加快融入城市步伐 農民工是産業工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現階段,與時俱進地讓農民工成為新興産業工人的主體力量尤為必要。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外出農民工已經達到了1.7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7萬,總量保持穩定增長。大力發展農民工就業容量大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培養造就技能水平高、綜合素質高的新興産業工人隊伍,能夠實現農民工進城就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積極意義。 農民工從家鄉出來,通過專業技能知識培訓,在中小城市、經濟貿易區等新興産業企業中擔當技術工人、研發主力,既提升了自身素質,又迅速地融入了其嚮往的城市現代生活,可謂一舉兩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4日至25日在濟南、德州考察時來到德州景津公司,得知員工大多是當地農民工,他説,大家從小塊地走出來,幹上了大工業,是新産業工人,既長了本事,創造了價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發展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帶動更多農民就近就業,在城市安居和發展。 戶籍制度改革對農民工融入城市起重要作用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接受採訪時講到,這次戶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有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農民工是農業轉移人口的主體,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成長的新型勞動大軍。這一次戶籍制度改革,將對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起到重要作用。隨著戶籍改革的深化,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將構建一個與城市市民平等就業的制度環境並讓農民工獲得與城市公民平等的身份和醫療、養老保險等相關社會福利權益。 提升農民工技能是其融入城市的立足之本 農民工進城務工,享受城市現代化生活,需有一技之長作為其穩定就業的前提。缺乏技能、學習培訓需求難以實現不僅是阻礙農民工實現職業夢想的主要因素,更是其成長為現代新興産業工人的主要障礙。從今年起在全國啟動實施的“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陽光工程”、“星火計劃”、“雨露計劃”等培訓,能有效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使農民工大部分由普工成長為技工、高級技工和技師等專業人才,通過自身努力提高收入,實現對個人理想價值的追求。 努力實現農民工“不管到哪幹,養老保險接著算”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城裏人,缺少良好的社會保障是農民工與城鎮職工的最大區別,也是他們最為擔心的問題。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提出,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作為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一個條件,這有利於農民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從今年7月1日起,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印發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開始實行。第一,在企業就業農民工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第二,在城鎮靈活就業的農民工,可以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本人自願也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第三,對於已經參加了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進城後不論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可以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一句話,努力實現農民工“不管到哪幹,養老保險接著算”。國家文件的出臺解決了農民工就業地點變動頻繁的後顧之憂,可以讓農民工跟著市場需要走,去哪兒打拼都有保障。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繼續在發展職業教育、維護農民工權益,確保同工同酬,將醫療保險納入城鎮體系等方面加大力度,確保農民工有序落戶,享受公共服務,讓農民工融入城鎮,共享改革發展的紅利。(郭曉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