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對於農民工群體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李克強總理如此表述,“在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發揮了十分巨大、同時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顯示,中國近幾十年快速發展靠的是人口紅利,這個紅利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民工的貢獻。”概言之,我們取得今天的發展成果,農民工功不可沒。因此,當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時候,也應涵蓋農民工群體,其路徑就是要讓農民工有序融入城市。 之所以是有序而不是“一勺燴”解決,是由農民工問題的複雜性以及城鎮化進程決定的。今天的農民工群體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再也不是農閒時進城打零工那麼簡單。除了短期在城市靈活就業以外,一些農民工已經長期居住在城市並有相對固定的工作,只是戶口還在農村。還有相當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生活習慣、理念等與城市人一樣。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又要有不同辦法。所以我們説解決農民工問題要實行差異化服務政策。更加重要的是,我們不是簡單解決身份問題,而是要讓農民工在城市裏住得下、有保障,讓他們能享有相同的待遇,解決這些問題要與發展同步。 當然,徹底解決農民工問題永遠繞不開戶籍。隨著城鎮化改革的推進,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已經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不破除城鄉戶口的差異化問題,大量的農民工仍然會被“擋在”城市之外,也就無法在城市中享有平等的待遇。但如何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如何在破除的同時不帶來新的問題?這是需要政府多方考量,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能實施的。就目前而言,先解決部分農民工的落戶問題,由小城市逐步向大城市擴展,無疑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也是保證農民工融入城市效果的合理方式。 讓農民工有一技之長,是有序融入的重要保證。使農民工成為“新市民”,關鍵是要讓他們工作有著落、生活有保障。如今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對生活質量也有著自己的追求,也希望從事更體面、更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職業、技工院校,努力讓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一方面可以造就支撐産業轉型升級的較高素質勞動新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用工荒”。一些地區出現的“用工荒”,固然有部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原因,也有具備一定技能要求工種人員匱乏的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提檔升級,對産業工人的職業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民工作為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讓他們跟上發展的腳步,逐步擺脫臟累差的工種和工作環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藍領。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一些老問題如欠薪問題,必須常抓不懈,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讓落戶的農民工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他們成為“新市民”的重要體現。在這方面,一些城市已經開展或嘗試了一些工作,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對農民工隨遷子女開放,將農民工納入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範圍,逐步將有意願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將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實施範圍逐步擴大到農民工等。作為讓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關鍵,這些基礎性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到位。在綜合考量城市發展水平的前提下,有能力開展的工作要先期做好準備、理順環節,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能夠順利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對於那些暫時還不具備條件全面展開的工作,也不能停滯不前,要進行探索性嘗試,為全面展開積累經驗。為農民工提供服務是一項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工作,各級各地要按照中央政府的統一部署,加深認識,加速開展。 讓農民工有序融入城市,我們的社會也需要一次思想上的洗禮。社會上不乏將農民工視為城市的“二等公民”的看法,然而,農民工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一分子,而且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甚至犧牲的一分子。對於這樣一個群體,我們的社會不僅要從物質上回饋,還要從精神層面給予他們應有的尊敬,讓他們能體面地在城市中生活。(任俊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