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六箭齊發"內外兼修 促東北振興"再出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2 17:35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上半年,東北三省中的遼寧、吉林已公佈GDP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2%、6.8%,低於當期全國平均增速0.2和0.6個百分點;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顯著靠後。而至於尚未公佈的黑龍江省,從第一季度增速來看,其上半年經濟增長亦不樂觀。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會議,並提出六大方面舉措。實施超過10年的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有望借此迎來“再出發”。

    梳理李克強此次會議提出的內容,記者注意到,六大舉措主要聚焦點,落在如何使得東北地區更好實現“內外兼修”:

    “內”,體現在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加強民生保障,增加公共産品有效供給;緊扣轉方式、調結構,做強實體經濟等側重培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改善人民基本生活條件的舉措。

    “外”,體現在推動“東北裝備”走向世界,面向東北亞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等著重打造更加開放、外向的經濟發展模式上。

    以改革紅利還“歷史舊賬”

    “實際上東北振興戰略在過去十多年裏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現在也的確遇到了現實困境。”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東北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其主要特徵體現在重工業比較發達,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很長一段時期裏,東北以鞍鋼、一汽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在重工業方面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為老牌重工業基地,既是東北的優勢,也是今天的問題所在。”蔡志洲表示。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國力則向記者指出,東北目前在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最主要根源還是在於東北地區自身的“內生發展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不夠”。

    東北內生動力欠佳,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在此次會議上,李克強曾以遼寧從“一五計劃”到改革開放前對全國的特殊貢獻數據説明東北地區的歷史作用,“這是工人階級勒緊褲腰帶對國家的貢獻。而我們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支持,幫助他們克服一些特殊困難,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在還‘歷史舊賬’。”

    “歷史原因造成了今天東北地區産業結構偏重,所有制結構中國有制比例偏高,導致這一地區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的能力、效率,跟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都比較薄弱。”高國力分析,歷史因素為東北發展帶來了現實制約。

    如何“償還”上述歷史欠賬?李克強就此強調,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最終要靠改革激發東北的“內生動力”,向改革要紅利。

    改善民生穩增長“一石二鳥”

    對於困擾東北實現更好發展水平的“近憂”,蔡志洲表示,東北比較明顯的問題是面臨資源枯竭,“礦産資源,如石油、煤炭等逐步出現枯竭,東北經濟本身高度依賴礦産資源與重工業,後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現在兩樣都下來了,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針對上述困境,李克強給出的答案是:簡政放權、改善民生、做強實體經濟。

    蔡志洲注意到,在加強民生保障方面,李克強專門提出“加快棚戶區、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改造。創新投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他指出,中國官方近期以來對於棚戶區改造的重要性愈發強調。如,7月29日,中國銀監會便宣佈已批准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住宅金融事業部開業,其業務範圍為辦理納入全國棚戶區改造規劃的棚戶區改造及相關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貸款業務等。

    就在今年上半年,國家開發銀行已新增承諾棚改貸款676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為去年同期的18倍。

    “這應該會是‘一石二鳥’的舉措。”蔡志洲認為,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有著大批下崗職工,他們的生活和居住條件首先是亟待改善的,而棚戶區改造則將在解決已有問題的同時,創造大批新的改造與建設項目,“這無疑將有效拉動這一地區經濟增長,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走出去”與區域一體化做“乘法”

    此次會議,李克強還強調了對外開放對於東北作為中國“最早實行計劃經濟的區域”的特殊意義。

    “整個東北地區的外向化水平還是不夠高,儘管有臨近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國的良好的區位條件,但由於鄰國經濟景氣原因,帶動作用不夠明顯。”談及東北近年來對外開放遇上的瓶頸,高國力指出,一方面受限于鄰國經濟,另一方面再加上東北自身開放意識和能力所限,“包括主導的支撐産業和進出口貨物,都沒有形成很穩定、有較大影響的産品門類、系列或品牌,使得對外開放進展不夠順利。”

    為此,李克強專門提出,推進東北經濟發展,要注重發揮東北自身優勢。這既包括做強裝備製造業,抓住高鐵、核電、特高壓等重大項目建設契機,促進技術、産品創新,推動“東北裝備”走向世界;還要面向東北亞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推進互聯互通,以沿海經濟帶和沿邊口岸帶動開放。

    專家表示,通過借鑒當前中國多地正緊鑼密鼓開展的區域一體化改革,或將與對外開放産生乘數效應,從而為東北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中國國務院7月宣佈,批准設立大連金普新區,這成為東北三省首個國家級新區。

    在國務院批復中,明確要求把大連金普新區建設為“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通過金普新區的設立,彌補了東北板塊沒有國家級新區的不足。”高國力指出,大連在整個東北擁有最好的港口與經濟等條件,開放水平也最高,“對於整個東北板塊下一步的對外開放都會有很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對於東北三省未來通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可能性,高國力表示看好。他表示,東北地區本來歷史文化淵源和自然條件等稟賦均很相似,“將來區域一體化趨勢肯定會加強,有可能會利用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加強東北地區的分工合作。”

    “當然,三個省的省情差別還是很大。”高國力亦提醒,搞區域經濟一體化不能超越實際,而是要選準三省能夠發揮一體化優勢的具體領域,制定現實可行的目標。

    “只要把棚戶區改造、設備向世界出口、面向東北亞開放、簡政放權這幾項措施都做好了,東北未來很有希望。”蔡志洲認為,東北地區其實自身條件是“非常好的”,既有工業化基礎也有人力資源,“今後需要精準發力,把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好,這樣就能實現東北振興戰略提出十多年之後的‘再出發’”。(記者 彭大偉)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