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國家減災辦發佈2014年7月份全國災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9 20:26 來源: 民政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經民政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保監會、海洋局、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門對2014年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7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颱風、洪澇、乾旱災害為主,風雹、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災和風暴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8012.5萬人次受災,302人死亡,64人失蹤,20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78.1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10.7萬間房屋倒塌,91.1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8652.8千公頃,其中絕收943.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06.6億元。7月份自然災害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總體災情偏輕,部分地區災情相對集中。與近十年同期相比,7月份災情除直接經濟損失有所增加外,其餘各項損失指標均有減少,其中,倒塌房屋數量減少超過7成,因災死亡失蹤人口減少4成,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減少超過3成。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27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災害影響,有677個縣重復受災,有567個是集中連片困難縣或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其中,江西、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和雲南6省(自治區)災情突出,其死亡失蹤人口、倒損房屋數量佔全國總數的70%以上,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國總數的50%以上。

    二是歷史罕見超強颱風致華南雲南受災嚴重。7月份共有2個颱風登陸我國,登陸個數與常年持平,但災情明顯偏重,直接經濟損失位居近十年同期第一,死亡失蹤人口、農作物絕收面積、倒損房屋數量僅次於2006年同期。其中,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先後在海南文昌、廣東徐聞和廣西防城港三次登陸我國,是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地區的最強颱風,廣東南渡、海南秀英出現超過當地警戒風暴潮位3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強風暴雨及其引發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導致海南、廣東、廣西、雲南4省(自治區)88人死亡失蹤,4.2萬間房屋倒塌,54.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電力、供水、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此外,第10號颱風“麥德姆”登陸台灣後,又先後在福建福清和山東榮成登陸,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等8省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三是極端降水事件頻發,洪澇風雹損失嚴重。7月份,全國強降雨過程頻發,其中7月中旬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災害損失重;貴州貴陽(201.7毫米)和清鎮(287.8毫米)、廣西馬山(358.3毫米)等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湖南吉首(513.9毫米)、浙江建德(434.3毫米)和貴州印江(467.5毫米)等連續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湖南資水、貴州烏江等近30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湖南沅江及支流沱江、武水、梅江,雲南瀾滄江支流永春河和蠻老河、紅河支流牛孔河等11條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全國有1123個縣(市、區)遭受洪澇(含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風雹災害,佔當月全國受災縣總數的74%,264人死亡失蹤,6萬餘間房屋倒塌,35萬餘間不同程度損壞。其中,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是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主要原因,死亡失蹤率達到60%。

    四是華北黃淮等地夏伏旱對群眾生活和秋糧生産造成影響。入夏以來,西北、華北、黃淮、長江上中游及西南部分地區降水偏少,黃淮大部、華北東部、陜西中南部、甘肅東部等地降雨偏少2成以上,其中河南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進入7月份,華北、黃淮部分地區連續多日出現35度以上高溫天氣,多地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受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內蒙古、河南、湖北、寧夏等13個省(自治區)遭受旱災。此次乾旱持續時間長、覆蓋面廣、發展迅速,發生在秋季作物需水高峰期和産量形成的關鍵期,加之受旱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總量大,又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對群眾生活和秋糧生産造成一定影響。全國因旱需救助人口一度達260萬人,其中飲水困難需救助人口達17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51.2千公頃,其中絕收276.8千公頃。  

責任編輯: 姜晨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