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調整經濟結構 促進轉型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1 08:40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三期疊加”的形勢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正在改變。

    《第一財經日報》採訪的多位專家發表了上述觀點。

    一方面是轉型升級的陣痛,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在調結構、促改革中,努力探尋新的增長點和新動力。

    上半年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使中國經濟一直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被稱為“微刺激”的一系列政策也引來頗多討論。

    因而,上半年GDP增速7.4%的數據一齣,不少唱衰中國經濟的國際機構都頗為詫異。

    同時,不少專家認為,從內外形勢看,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可忽視,需要進一步“微刺激”和“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下半年,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要抓住和用好“倒逼”機制,以解決重大結構性矛盾為突破口,積極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

    本報通過對公開政策和高層講話的梳理髮現,改革成為上半年的“最熱詞”,而産業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和投資消費結構調整尤為引人注目。而這些,也將繼續成為下半年經濟攻堅轉型升級的著力點。

    看點一:服務業主導出現雛形

    産業發展失衡和部分産能過剩已引發各界高度關注。産業結構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已成為中國經濟能否順利找到新動力的關鍵。

    2013年我國第三産業總量和GDP佔比均超過第二産業。今年一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9%,增長速度比第二産業高0.5個百分點。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認為,這表明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格局初具雛形。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産業結構調整始終是政策聚集的重點。僅在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範建設;3月21日,李克強在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著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4月10日,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再次強調,加快彌補服務業這塊“短板”,用稅收等杠桿來培育壯大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

    這一政策還在持續加碼。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改革,激發市場內在動力和活力。要增大簡政放權的含金量,加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儘快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加快服務業有序開放,放寬製造業準入限制。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發展導向,明確了政府創造良好環境的工作重點。

    發改委有關人士此前向本報表示,下一步將擴大生産性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不得對社會資本設置歧視性障礙,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余斌看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率提高、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産性服務業的需求都將快速增長。

    看點二:區域戰略升溫

    區域政策熱度正在持續升高。

    國研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對本報稱,未來的區域發展將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目前來看,區域發展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必須摒棄舊發展模式的背景下,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

    李克強總理一連串調研的足跡,也突顯出了政府近期重點工作。

    今年以來,李克強曾兩赴內蒙古,提出推進西部開發,打造經濟發展最大迴旋餘地;此後,他又到重慶、到瀋陽,分別闡述了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再出發。

    發改委近期刊出《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文指出,下半年要推動東部地區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發揮東部地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穩定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關注的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四大重點戰略”的大幕已拉開。

    6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會議認為,發揮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建設長江經濟帶,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涉及近6億人的發展新動力,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縮小東中西差距;又能優化經濟結構,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侯永志認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要通過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鼓勵沿海地區産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這些地區的發展;二要消除人口跨區域遷移的制度性障礙,促進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向經濟和人類活動承載力更大的地區轉移。

    “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並防止污染産業向大江大河上遊的生態屏障地區轉移。”他説。

    看點三:消費與有效投資並重

    投資刺激還是消費拉動,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被討論最多的問題。

    余斌認為,從數據來看,消費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看,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明顯下降。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52.4%,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但重視消費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投資不重要。“關鍵是重新理順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投資當然很重要,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説,但更重要的是有效投資,是建立在消費基礎上的投資。”余斌稱。

    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4月23日,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從數據面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穩定增長,彌補了製造業和房地産的投資下滑。6月數據仍然反映出穩增長措施在發力,尤其是鐵路相關産業投資建設正在加速。(王子約)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